1702014684
1702014685
吴澄说:“湛,澄寂之意。”
1702014686
1702014687
奚侗说:“道不可见,故云‘湛’。《说文》:‘湛,没也。’”(《老子集解》)
1702014688
1702014689
④象帝之先:道似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生(河上公注)。按:“象帝之先”的“象”可有两种解释,其一,可释为“命名”、称呼。其二,“象”释为比拟、比喻。“先”犹上句“万物之宗’的“宗”。
1702014690
1702014691
王安石说:“‘象’者,有形之始也;‘帝’者,生物之祖也。故《系辞》曰:‘见乃谓之象。’‘帝出乎震。’其道乃在天地之先。”(王安石《老子注辑本》)
1702014692
1702014693
【今译】
1702014694
1702014695
道体是虚空的,然而作用却不穷竭。渊深啊!它好像是万物的宗主;幽隐啊!似亡而又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但可称它为天帝的宗祖。
1702014696
1702014697
【引述】
1702014698
1702014699
道体是虚状的。这虚体并不是一无所有的,它却含藏着无尽的创造因子。因而它的作用是不穷竭的。
1702014700
1702014701
这个虚状的道体,是万物的根源。在这里,老子击破了神造之说。
1702014702
1702014703
1702014704
1702014705
1702014707
老子今注今译 五 章
1702014708
1702014709
天地不仁①,以萬物爲芻狗②,聖人不仁③,以百姓爲芻狗。
1702014710
1702014711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④乎!虛而不屈⑤,動而愈出。
1702014712
1702014713
多言數窮⑥,不如守中⑦。
1702014714
1702014715
【注释】
1702014716
1702014717
①天地不仁:天地无所偏爱。即意指天地只是个物理的、自然的存在,并不具有人类般的感情;万物在天地间仅依循着自然的法则运行着,并不像有神论所想像的,以为天地自然法则对某物有所爱顾(或对某物有所嫌弃),其实这只是人类感情的投射作用!
1702014718
1702014719
王弼注:“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为。”
1702014720
1702014721
河上公注:“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
1702014722
1702014723
苏辙说:“天地无私,而听万物之自然。故万物自生自死,死非吾虐之,生非吾仁之也。”(《老子解》)
1702014724
1702014725
吴澄说:“仁谓有心于爱之也。天地无心于爱物而任其自生自成。”(《道德真经注》)
1702014726
1702014727
高亨说:“不仁,只是无所亲爱而已。”(《老子正诂》)
1702014728
1702014729
胡适说:“老子的‘天地不仁’说,似乎含有天地不与人同性的意思。老子这一个观念,打破古代天人同类的谬说,立下后来自然哲学的基础。”(《中国古代哲学史》)
1702014730
1702014731
陈荣捷先生说:“‘不仁’一辞大有争议,它或许可被视为老子反对儒家仁义思想的一种强烈展示。但事实上此处所描述的道家观念是肯定面的,而非否定面的,它意指天地不偏不党,公正无私,毫无人为蓄意的仁爱之意,几乎所有的注者都能理解,《庄子》发挥得尤为精妙,像Blakney等将之译为unkind的方式,可以说全然误解道家的哲学。”(《中国哲学资料选编》)
1702014732
1702014733
福永光司说:“天地自然的理法(道)是没有人类所具的意志、感情,以及目的性的意图与价值意识的一个非情之存在。……天地自然的理法,毕竟只是一个物理的、自然的存在而已。”
[
上一页 ]
[ :1.70201468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