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16098
⑦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这二句已见于十七章。疑是错简重出,帛书甲、乙本并无此二句。
1702016099
1702016100
卢育三说:“马叙伦、奚侗说:此句已见十七章,这里重出,盖错简所致,且与上文不相应,当删。陈柱、高亨、朱谦之从其说。帛书《老子》:甲乙本均无此句,然它本均有,细究此章旨义,有此一句亦可说通。谓‘信不足’,指失于道,违背‘希言自然’,实行‘多言’、‘有为’的政治,这与人事之飘风骤雨不能长久,正相应。”
1702016101
1702016102
【今译】
1702016103
1702016104
少发教令是合于自然的。
1702016105
1702016106
所以狂风刮不到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是天地。天地的狂暴都不能持久,何况人呢?
1702016107
1702016108
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就合于道;从事于德的人,就合于德;表现失道失德的人,就会丧失所有。同于德的行为,道会得到他;行为失德的,道也会抛弃他。
1702016109
1702016110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相信他。
1702016111
1702016112
【引述】
1702016113
1702016114
本章和十七章是相对应的。十七章揭示出严刑峻法的高压政策。徒然使百姓“畏之侮之”,因而呼吁统治者莫若“贵言”,抽离政权压力去辅助人民。在本章中,老子再标示出“希言”的政治理想,“希言”就是“少声教法令之治”,即是行“清静无为”之政;以不扰民为原则,百姓安然畅适,这才合乎自然。若以法戒禁令捆缚人民,苛捐杂税榨取百姓,这就如同狂风急雨般的暴政了。老子警戒着: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1702016115
1702016116
施政的后果,有如俗语所说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统治者如果清静无为,则社会当有安宁平和的风气以相应;统治者如果恣肆横行,则人民当有背戾抗拒的行为以相应;统治者如果诚信不足,则百姓当有不诚信的态度以相应。
1702016117
1702016118
1702016119
1702016120
1702016122
老子今注今译 二十四章
1702016123
1702016124
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702016125
1702016126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1702016127
1702016128
【注释】
1702016129
1702016130
①企:同“跂”,举起脚跟;翘起脚尖。
1702016131
1702016132
②跨:跃,越,阔步而行。
1702016133
1702016134
③余食赘形:剩饭赘瘤。
1702016135
1702016136
“赘形”,王弼本及其他通行古本都作“赘行”。“形”与“行”古字相通。但作“赘行”易生误解,仍应改为“赘形”。
1702016137
1702016138
吴澄说:“或曰‘行’读如‘形’,古字通用。司马氏曰:‘弃余之食,适使人恶,附赘之形,适使人丑。’苏氏曰:‘饮食有余则病,四体有赘则累。’”
1702016139
1702016140
易顺鼎说:“‘行’疑通作‘形’。‘赘形’即王注所云‘疣赘’。‘疣赘’可言形,不可言行也。”(《读老札记》)易说有理:“赘”可言于形,不可言于“行”。《庄子·骈拇篇》说过:“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赘疣出乎形,则当以“赘形”连用。
1702016141
1702016142
潘静观本“赘行”正作“赘形”。
1702016143
1702016144
【今译】
1702016145
1702016146
踮起脚跟,是站不牢的;跨步前进,是走不远的;自逞己见的,反而不得自明;自以为是的,反而不得彰显;自己夸耀的,反而不得见功;自我矜恃的,反而不得长久。
1702016147
[
上一页 ]
[ :1.7020160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