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16184e+09
1702016184 范应元说:“‘天地’字,古本如此;一作‘天下母’,宜从古本。”然证之简本作“天下母”,王弼本正同。
1702016185
1702016186 ⑥强字之曰“道”:“字”上通行本缺“强”字。傅奕本、李约本、范应元本有“强”字。应据傅本补上。
1702016187
1702016188 范应元说:“王弼同古本,河上公本上句无‘强’字,今从古本。”
1702016189
1702016190 刘师培说:“按《韩非子·解老篇》:‘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则‘字’上当有‘强’字,与下‘强为之名曰大’一律,今本脱。”(《老子斠补》)
1702016191
1702016192 易顺鼎说:“按《周易集解》卷十七引干宝曰:‘《老子》曰:“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字’上有‘强’字。”依上所说,王弼本原有“强”字,因抄写缺漏,根据傅奕本“字”上补“强”字。
1702016193
1702016194 ⑦大:形容“道”的没有边际,无所不包。
1702016195
1702016196 ⑧曰逝:以下三个“曰”字,可作“而”或“则”字解。“逝”,指“道”的进行,周流不息。
1702016197
1702016198 王弼注:“逝,行也。”
1702016199
1702016200 吴澄说:“逝谓流行不息。”
1702016201
1702016202 张岱年说:“‘大’即道,是所以逝之理,由大而有逝,由逝而愈远,宇宙乃是逝逝不已的无穷的历程。”(《中国哲学大纲》)
1702016203
1702016204 ⑨反:老子书上的“反”字有两种用法:“一作‘返’;另一作‘相反’,如七十八章:正言若‘反’。”本章属前者。
1702016205
1702016206 车载说:“‘反’的有两个涵义,对立相反是‘反’的一个涵义,复命归根是‘反’的另一个涵义,《老子》书对于‘反’的这两个涵义,都是加以重视的。”
1702016207
1702016208 钱钟书说:“‘反’有两义。一者、正反之反,违反也;二、往反(返)之反,回反(返)也(‘回’亦有逆与还两义,常作还义。……《老子》之‘反’融贯两义,即正、反而合。”(《管锥篇》第二册,四四五页)
1702016209
1702016210 冯达甫说:“‘大’、‘逝’、‘远’、‘反’是描述道的全部运行过程,就是‘周行’。”(《老子译注》)
1702016211
1702016212 陈荣捷说:“返本的思想在《老子》里相当浓厚,它对普见于中国人的循环观念,影响不可谓不大。依据此种观念,道与历史的运行,都是依照循环的方式。”
1702016213
1702016214 ⑩人亦大:哲学家中最初明白地说人有卓越位置的,是老子(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按王弼本“人亦大”原作“王亦大”。傅奕本、范应元本“王”均作“人”。
1702016215
1702016216 范应元说:“‘人’字傅奕同古本。河上公本作‘王’,观河上公之意,以为王者,人中之尊,固有尊君之义。然按后文:‘人法地’,则古本文义相贯。况人为万物之灵,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才,身任斯道,则人实亦大矣。”(《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
1702016217
1702016218 吴承志说:“据大部,‘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许所据古本,‘王’作‘人’。证以下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作‘人’是矣。‘人’古文作‘三’,是以读者或误为‘王’。”
1702016219
1702016220 奚侗说:“两‘人’字各皆作‘王’。《淮南·道应训》引亦作‘王’,盖古之尊君者妄改之,非《老子》本文也。……《老子》以道为天地万物之母,故先之以道大,若改‘人’为‘王’,其谊太狭。幸下文‘人法地’‘人’字未改,益可资以证明。”(《老子集解》)
1702016221
1702016222 严灵峰说:“下文:‘而王其居一焉’,《庄子·秋水篇》:‘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则此‘王’字,疑亦当作‘人’。《尚书·泰誓篇》:‘惟人万物之灵。’《孝经》云:‘天地之性人为贵。’《抱朴子》云:‘有生最灵,莫过乎人。’人为万物之灵,当以‘人’为万物之代表,不当以‘王’为代表也。范应元本、傅奕本‘王’并作‘人’,当据改。”(《老子达解》)
1702016223
1702016224 按:本章两个“王”字应据傅奕本改正为“人”。通行本误为“王”,原因不外如奚侗所说的:“古之尊君者妄改之”;或如吴承志所说的“人”古文作“三”,使读者误为“王”。况且,“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后文接下去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从上下文的脉络看来,“王”字均当改正为“人”,以与下文“人法地”相贯。
1702016225
1702016226 ⑪域中:空间之中,犹今人所称宇宙之中。
1702016227
1702016228 汤一介说:“老子讲的道是先于天地存在,只是说在时间上先于天地存在,而不是在逻辑上先于天地存在。老子讲的‘道’虽是无形无象,但不是超空间的,而是没有固定的具体的形象,这样的‘道’才可以变化成为有固定具体形象的天地万物。
1702016229
1702016230 老子认为‘道’、‘天’、‘地’、‘人’是宇宙间的‘四大’,如果‘道’和‘天’、‘地’、‘人’是不同的实体,就不应当这样放在一起称之为‘四大’。而且,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说明‘人以地为法则’和‘天以道为法则’没有什么原则不同。虽然道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但并不是说因此道就一定是超时空了。”(引自《老子哲学讨论集》第一四九页)
1702016231
1702016232 ⑫道法自然:道纯任自然,自己如此。
1702016233
[ 上一页 ]  [ :1.70201618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