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19325e+09
1702019325
1702019326 【引述】
1702019327
1702019328 “小国寡民”乃是激于对现实的不满而在当时散落农村生活基础上所构幻出来的“桃花源”式的乌托邦。在这小天地里,社会秩序无需镇制力量来维持,单凭各人纯良的本能就可相安无事。在这小天地里,没有兵战的祸难,没有重赋的逼迫,没有暴戾的空气,没有凶悍的作风,民风淳朴真实,文明的污染被隔绝。故而人们没有焦虑、不安的情绪,也没有恐惧、失落的感受。这单纯朴质的社区,实为古代农村生活理想化的描绘。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是由无数自治自尚的村落所形成。各个村落间,由于交通的不便,经济上乃求自足自给,所以这乌托邦亦为当时封建经济生活分散性的反映。
1702019329
1702019330
1702019331
1702019332
1702019333 老子今注今译 [:1702013503]
1702019334 老子今注今译 八十一章
1702019335
1702019336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①。
1702019337
1702019338 善者②不辯,辯者不善。
1702019339
1702019340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702019341
1702019342 聖人不積,旣以爲人己愈有,旣以與人己愈多。
1702019343
1702019344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③,爲而不爭。
1702019345
1702019346 【注释】
1702019347
1702019348 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言”,真话,由衷之言。“美言”,华美之言,乃巧言(释德清注)。
1702019349
1702019350 张松如说:“本章开头提出了美与信、善与辩、知与博诸范畴,实际上是提出了真假、善恶、美丑等矛盾对立的一系列问题,说明某些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内在实质往往不一致。这中间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1702019351
1702019352 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帛书甲本缺字,乙本保存完好,作“善者不多,多者不善。甲、乙本此句均在“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句后。
1702019353
1702019354 ③人之道:今本作“圣人之道”,据帛书乙本改。
1702019355
1702019356 【今译】
1702019357
1702019358 真实的言词不华美,华美的言词不真实。
1702019359
1702019360 行为良善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良善。
1702019361
1702019362 真正了解的人不广博,广博的人不能深入了解。
1702019363
1702019364 有道的圣人不私自积藏,他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他尽量给与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1702019365
1702019366 自然的规律,利物而无害;人间的行事,施为而不争夺。
1702019367
1702019368 【引述】
1702019369
1702019370 本章的格言,可作为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前面三句格言在于提示人要信实、讷言、专精。后面四句,在于勉励人要“利民而不争”。
1702019371
1702019372 信实的话,由于它的朴直,所以并不华美。华美之言,由于它的动听,往往虚饰不实。
1702019373
1702019374 善者的言论,止于理,符于实,所以不必立辞巧说;善者的行为,真诚不妄,正直不欺,所以不必自作辩解。反之哓哓巧辩的人,乃是由于言行的欠亏而求自我掩饰。
[ 上一页 ]  [ :1.7020193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