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19909
1702019910
陆希声 《道德真经传》
1702019911
1702019912
陆希声说:“老子之术本于质,质以复性。”陆氏认为“化情复性”、“以性正情”是老子哲学的基本动机。
1702019913
1702019914
陆希声在序言中说:“天下方大乱……于是仲尼阐五代之文,以扶其衰;老氏据三皇之质,以救其乱,其揆一也。”十八章注文中说:“孔老之术不相悖。”十九章注文也说:“老氏之术焉有不合于仲尼。”无论老子或孔子,他们的心怀都是救世的,这一点是不错的。但是并不能因着他们有相同的“救乱”心怀,就将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混同,陆希声并没有很清楚的分辨这一层。陆氏虽然以儒解老,不过儒家思想的痕迹并不显明。作者阐述每章要旨,明晰可读。
1702019915
1702019916
顾欢 《道德经注疏》
1702019917
1702019918
收集河上公注和成玄英疏,兼引唐玄宗等十五家注言。
1702019919
1702019920
乔讽 《道德经疏义节解》
1702019921
1702019922
杂引史事及他说以解《老》。
1702019923
1702019924
三、两宋至元代
1702019925
1702019926
宋鸾 《道德篇章玄颂》
1702019927
1702019928
用七言诗咏颂《老子经义》。
1702019929
1702019930
王安石 《老子注》
1702019931
1702019932
原书有二卷,已亡失,仅从彭耜《道德真经集注》中辑引王氏残注。王安石在《老子》注中首先将第一章以“无”“有”断句,在他以前的人都以“无名”、“有名”、“无欲”、“有欲”为读。
1702019933
1702019934
附论《老子》短文一篇(录自《临川先生文集》卷六八),仅五百字,文末评说:“如其废毂辐于车,废礼乐刑政于天下,而坐其之无为用也,则亦近于愚矣。”
1702019935
1702019936
苏辙 《老子解》
1702019937
1702019938
这本解《老》,见解颇为精到,很受宋明以来的学者所重视。书中一再强调“复性”的思想,是其特色。
1702019939
1702019940
程俱 《老子论》
1702019941
1702019942
短论五篇:论一,谈道;论二,说明《老》学不主张厚生亦不及长生;论三,阐扬超越死生之对;论四,解释《老子》第十章;论五,申说《老子》“济天下而度群生”的心怀。
1702019943
1702019944
叶梦得 《老子解》
1702019945
1702019946
《老子》书上的“言”,不仅指言说的意思,还含有声教法令的意义。叶解十七章中说:“号令教戒,无非‘言’也。”书篇幅不多,却有独见处。
1702019947
1702019948
程大昌 《易老通言》
1702019949
1702019950
程氏认为:“老氏一书,凡其说理率不能外乎系辞而别立一抚也。”又说:“老语皆《易》出也,而独变其名称,以示无所师承,而求别成一家焉耳。”这种说法将老子哲学的独创性完全抹杀,同时也把老子哲学建立的动机与时代的意义轻易忽略。
1702019951
1702019952
员兴宗 《老子略解》
1702019953
1702019954
节引《老子》部分文字,常以孔孟之言注解,偶而也引用庄子的观点,但所论注,多与老子原义有所出入。
1702019955
1702019956
寇质才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
1702019957
1702019958
引录庄列文庚四子著作(《南华经》、《通玄经》、《冲虚经》、《洞灵经》)为注。颇费一番采摘工夫,可供相互对照参考。
[
上一页 ]
[ :1.70201990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