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23392e+09
1702023392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1702023393
1702023394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1702023395
1702023396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1702023397
1702023398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1702023399
1702023400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1702023401
1702023402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1702023403
1702023404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1702023405
1702023406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1702023407
1702023408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1702023409
1702023410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1702023411
1702023412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1702023413
1702023414 诗中表达着主人对于客人的热烈赞美和殷殷热情,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乐工弦歌鼓舞,宾主把酒换盏,其乐融融。当然,乐带给人们的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快乐,道德和秩序在这种快乐之中延伸和渗透,这正是乐的精神所在。
1702023415
1702023416 根据周人对于乐的理解,其最重要的精神乃是“和”。此“和”首先体现在声音之中,然后由耳入心,并影响现实的社会和政治秩序。乐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达到其移风易俗的效果。《国语·周语下》记载伶州鸠的话说:
1702023417
1702023418 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声以和乐,律以平声。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诗以道之,歌以咏之,匏以宣之,瓦以赞之,革木以节之,物得其常曰乐极,极之所集曰声,声应相保曰和,细大不逾曰平。如是,而铸之金,磨之石,系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于是乎气无滞阴,亦无散阳,阴阳序次,风两时至,嘉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备而乐成,上下不罢,故曰乐正。
1702023419
1702023420 乐正的标准即是和平之声。此和平之声由律来加以规定,取决于六律和六吕之间的配合和平衡。如伶州鸠所说:“律所以立均出度也。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锺,百官轨仪,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天之道也。”圣王以此和平之声布之于百姓之耳目,以实现教化之功用。单穆公说:
1702023421
1702023422 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若听乐而震,观美而眩,患莫甚焉。夫耳目,心之枢机也,故必听和而视正。听和则聪,视正则明。聪则言听,明则德昭,听言昭德,则能思虑纯固。以言德于民,民歆而德之,则归心焉。上得民心,以殖义方,是以作无不济,求无不获,然则能乐。夫耳内和声,而口出美言,以为宪令,而布诸民,正之以度量,民以心力,从之不倦。成事不贰,乐之至也。口内味而耳内声,声味生气。气在口为言,在目为明。言以信名,明以时动。名以成政,动以殖生。政成生殖,乐之至也。若视听不和,而有震眩,则味入不精,不精则气佚,气佚则不和。于是乎有狂悖之言,有眩惑之明,有转易之名,有过慝之度。出令不信,刑政放纷,动不顺时,民无据依,不知所力,各有离心。上失其民,作则不济,求则不获,其何以能乐!(《国语·周语下》)
1702023423
1702023424 这段话一方面涉及到乐之教化的方式,另一方面则突出乐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后来儒家的乐论,即是对此的继承和发展。
1702023425
1702023426
1702023427
1702023428
1702023429
1702023430
1702023431
1702023432
1702023433 中国儒学史 [:1702022237]
1702023434 中国儒学史 第五节 教育与经典
1702023435
1702023436 至少在三代时期,教育在古代人的政治和生活中就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孟子·滕文公上》云:“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这是说三代皆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有校、庠、序等不同的名字,其主要的职责是教以人伦。孟子还具体提到圣人(舜)以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如此,契所承担的司徒之职就是负责教育的主要官员。这在《尚书》中也可以得到印证,《尧典》云:
1702023437
1702023438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1702023439
1702023440 所谓五教,即是孟子所说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这段叙述中,同时被任命的还有伯夷和夔等,前者的职责乃是作秩宗、典三礼,后者的任务是典乐,教胄子,培养其“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的德行。如我们稍后看到的,礼乐乃是古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礼官和乐官也自然地担负着教育之责。
1702023441
[ 上一页 ]  [ :1.70202339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