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25355e+09
1702025355
1702025356 (3) 其释文见荆门市博物馆编:《郭店楚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以及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载于《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
1702025357
1702025358 (4)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卷一“孔子弟子通考”条,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59页。
1702025359
1702025360 (5) 高专诚:《孔子·孔子弟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33页。
1702025361
1702025362 (6) 《春秋繁露·俞序》曾经引用过世子的话,是罕见的例子。
1702025363
1702025364 (7) 详见本书第二章关于《论语》编纂的讨论。
1702025365
1702025366 (8)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第232—233页。
1702025367
1702025368 (9) 《左传·昭公九年》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
1702025369
1702025370 (10) 《荀子·非十二子》中批评子思和孟轲的五行说时,最后特别提到“以为仲尼、子游为滋厚于后世”。这显示出当时五行说的主张者是把子游看作自己思想的先驱的。另外,《性自命出》所说“喜斯陶,陶斯奋,奋斯咏,咏斯犹,犹斯作。作,喜之终也。愠斯忧,忧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通。通,愠之终也”的一段话与《礼记·檀弓》所记子游之语略同。
1702025371
1702025372 (11) 郭沫若:《十批判书》,见《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29—130页。
1702025373
1702025374 (12) 详见本书第四章关于《缁衣》的讨论。
1702025375
1702025376 (13) 《六德》中的“道御止”看来应该读为“道御之”,在上下文中,这几个字有些突兀,也许是对之前内容的概括之语。
1702025377
1702025378 (14) 梁涛以为这里的“本”是指“礼化民易俗、平治天下的功能和作用”,似有不妥。梁说见《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81页。
1702025379
1702025380 (15) 郭沫若:《十批判书》,第131页。
1702025381
1702025382
1702025383
1702025384
1702025385 中国儒学史 [:1702022254]
1702025386 中国儒学史 第四章 郭店竹简的意义
1702025387
1702025388 中国儒学史 [:1702022255]
1702025389 第一节 郭店竹简《缁衣》的研究
1702025390
1702025391 《礼记》中的《缁衣》,在其总共四十九篇之中并不算引人注目。但自从在郭店楚墓竹简中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传本以后,学者们对它的兴趣就突然增加了起来。(1)而且据说在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竹简中还有另外一个甚至两个《缁衣》的传本存在,(2)更说明该文献在战国中后期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流传。(而且在并非儒家传播中心地区的楚国)在郭店竹简属于儒家类的篇目中,由于仅仅《缁衣》一篇才有传世本可以对照,所以它的研究价值就更为丰富。除了思想史上的意义外,对于考察古代文献特别是儒家文献的流传与演变的情形也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本文对《缁衣》的研究,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将会特别注意考察隐藏在不同版本背后的编者意图,并提出儒家文本流传过程中“寓作于编”的现象,希望能够藉此加深对古代文本性质的认识。
1702025392
1702025393
1702025394
1702025395 郭店本《缁衣》原无篇名,但因其与《礼记·缁衣》篇的内容基本相同,而且首章首句中有“缁衣”的字眼,所以整理者据此将其命名为《缁衣》。该篇在竹简中即分章,篇末还有“二十有三”的字眼,显然是章数统计,可知竹简《缁衣》有二十三章。该篇每章都以“子曰”开始,然后是引申或发挥的文字,最后引《诗》或者《书》以为证,形式非常整齐。《礼记》本《缁衣》与之相比,最直接的差别是多出了两章。其中一章在《礼记》本中居于篇首,其文曰:
1702025396
1702025397 子言之曰:为上易事也,为下易知也,则刑不烦矣。
1702025398
1702025399 这一章很简单,体例也和其他章不同,很多学者已经指出,这里“子言之”的用法与篇中其他章都称“子曰”明显不同,应该是后来出于某种需要增加的。比较《礼记》中的《表记》和《坊记》,会发现他们在篇首或者篇中一个段落的开始,也都是采取“子言之”的形式,《礼记》本《缁衣》与此是一致的。按照沈约的说法,这几篇都是取自于《子思子》,所以体例相同,也许在《子思子》中就已经是如此。另外一章很长,其文曰:
1702025400
1702025401 子曰: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大人溺于民,皆在其所亵也。夫水近于人而溺人,德易狎而难亲也,易以溺人。口费而烦,易出难悔,易以溺人。夫民闭于人,而有鄙心,可敬不可慢,易以溺人。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大甲》曰:“毋越厥命以自覆也”;“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厥度则释。”《兑命》曰:“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大甲》曰:“天作孽,可违也;自作孽,不可以逭。”《尹吉》曰:“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
1702025402
1702025403 与其他章相比,这一章的篇幅明显要长很多。其意义我们后面将会涉及到,这里暂且放下不提。
1702025404
[ 上一页 ]  [ :1.70202535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