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25729
这段话中论五行相生的次序,从圣开始,依次是义、智、仁和礼。所以最后的结语是“圣,智礼乐之所由生也。”在儒家其他的派别中,我们看不到从相生的角度来说明这些德目之间关系的说法。这应该是子思学派的特色,也是荀子批评他“僻违而无类”的重要理由。再看下面一段话:
1702025730
1702025731
见而知之,智也。知而安之,仁也。安而行之,义也。行而敬之,礼也。仁义礼所由生也。四行之所和也,和则同,同则善。
1702025732
1702025733
这是“四行”范围内的相生,从智开始,依次是仁、义和礼,所以智是仁义礼所由生。
1702025734
1702025735
如果抛开“生”字,而着眼于实质上讲德目之间相“生”关系的内容,我们在《五行》篇中还可以发现。譬如:
1702025736
1702025737
不聪不明,不圣不智,不智不仁,不仁不安,不安不乐,不乐无德。
1702025738
1702025739
这里用连珠式的句法,讲的是圣生智、智生仁的关系,与上引五行相生的次序正好相合。
1702025740
1702025741
子思五行相生的说法,如果考虑到其特殊性的话,很显然是继承了传统五行说而出现的。在子思这里,“相生说”的意义是突出“圣”在五行和“智”在四行中的特殊位置。
1702025742
1702025743
(二)子思论五行也强调它们之间“和”的关系。
1702025744
1702025745
“和”字在《五行》篇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和”分两种,有五行之和,有四行之和。关于前者,《五行》说:
1702025746
1702025747
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德,天道也。
1702025748
1702025749
五行之和称做“德”,德是天道。与金木水火土之“和”可以生百物一样,仁义礼智圣五行之和一方面可以产生“乐”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也会使国家兴旺。《五行》称:
1702025750
1702025751
五[行之所和]也,和则乐,乐则有德,有德则邦家兴。文王之见也如此。
1702025752
1702025753
关于四行之和,《五行》说:
1702025754
1702025755
四行和谓之善,善,人道也。
1702025756
1702025757
虽然同属于“和”,但与五行之和不能同日而语。四行之和仍局限在人道的领域之内,五行之和则属于天道。
1702025758
1702025759
在传统五行说中,“和”是与“同”相对的。五行之间因为不同,才能“和”,所谓“以他平他谓之和”。子思五行说也有类似的看法。仁义礼智圣五者各有自己的性质,但又要互相配合。以仁义为例,《五行》篇说:
1702025760
1702025761
不简不行,不匿不辩于道。有大罪而大诛之,简也;有小罪而赦之,匿也。有大罪而弗大诛也,不[行]也;有小罪而弗赦也,不辩于道也。简之为言犹练也,大而晏者也。匿之为言犹匿匿也,小而轸者也。简,义之方也;匿,仁之方也。刚,义之方;柔,仁之方也。“不强不絿,不刚不柔”,此之谓也。
1702025762
1702025763
仁代表了比较“柔”的一面,义代表了比较“刚”的一面,二者不同,但又相需为用。所以马王堆帛书《五行》篇“说”的部分就直接说:
1702025764
1702025765
非刚之也,非柔之也……言仁义之和也。
1702025766
1702025767
正因为不同,才可以“和”。所以《五行》篇很多篇幅都在说明五行各自的意义和特点,这是读者一望便知的。
1702025768
1702025769
三
1702025770
1702025771
在《古史辨》关于阴阳五行说的讨论中,子思(或思孟)五行说也曾经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因为在思孟的著作中不能发现“五行”的痕迹。所以,便有了怀疑荀子的批评思孟,或许是指鹿为马的主张。先是刘节作《洪范疏证》,说孟子与邹衍俱盛于齐鲁,孟氏之学或受了邹衍的影响。第一个把思孟和邹衍联系起来。(34)到了顾颉刚,更说荀子乃是批错了人,所谓的子思、孟子,应该换做邹衍。他说:
1702025772
1702025773
《非十二子》中所骂的子思孟轲即是邹衍的传误,五行说当即邹衍所造。……孟子是邹人,邹衍以邹为氏,当也是邹人。《史记》言邹衍后孟子,或邹衍闻孟子之风而悦之,刺取其说以立自己的主张,观其言仁义言六亲可知。不过那时的齐国人说话是很浪漫的,邹衍是齐彩色的儒家,他把儒家的仁义加上齐国的怪诞,遂成了这一个新学派。给人传讹,即以邹衍之说为孟子之说,因以邹衍的五行说为孟子的五行说。又因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遂又以孟子的五行说为子思的五行说。于是荀子遂有“子思唱之,孟轲和之”的话。(35)
1702025774
1702025775
这个主张当时就有一些人出来反对,(36)现在更确知顾先生的说法,只不过是大胆的假设而已。但此中涉及到子思五行说与邹衍的关系,却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1702025776
1702025777
众所周知,邹衍是所谓阴阳(五行)家的主将,是将阴阳和五行的学说结合在一起并发扬光大的人。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邹衍和儒家之间密切的关系。《史记·孟荀列传》说:
1702025778
[
上一页 ]
[ :1.70202572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