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27135
1702027136
(1) 关于《孟子》的作者,前人有不同的说法。除了孟子与弟子们共著之外,还有赵岐和朱熹的孟子自著说,韩愈的孟子死后弟子们合著说等。本书取司马迁的说法,以《孟子》为孟子师徒共同完成的作品。
1702027137
1702027138
(2) 《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
1702027139
1702027140
(3)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台北: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165页。
1702027141
1702027142
(4) 《论语·为政》:“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702027143
1702027144
(5) 夜气是孟子独有的说法,以与平旦之气相对。
1702027145
1702027146
(6) 《告子下》:“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1702027147
1702027148
(7) 《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成,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702027149
1702027150
(8) 此处的“勿正”,理解起来稍有困难。赵岐等以“必有事焉而勿正”为句,宋代有以“正”字连下“心”字读者,作“必有事焉而勿正心”。朱熹以为两通,正为预期之义:“此言养气者,必以集义为事,而勿预期其效。其或未充,则但当勿忘其所有事,而不可作为以助其长,乃集义养气之节度也。”见《四书章句集注》。
1702027151
1702027152
(9) 《孟子·尽心上》记载孟子之言,以为“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1702027153
1702027154
(10) 《中庸》一般认为是子思或子思氏之儒的作品,和《五行》属于同一学派的文献。其思想上的联系是显然的,但区别也比较明显。如《五行》虽论心,却绝不牵涉到性;《中庸》开篇便讨论性的问题。当然,这可以看作是同一学派内部不同的思考角度。
1702027155
1702027156
(11) 朱熹解释“大而化之之谓圣”云:“大而能化,使其大者泯然无复可见之迹,则不思不勉、从容中道,而非人力之所能为矣。”重在强调“化”的境界含义,似有偏颇。在孟子中,圣人化民化世的意思非常明确,不能忽略。
1702027157
1702027158
(12) 这里“不同道”之道,显然与“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离娄上》)之道不同,是方式和路向的意思。
1702027159
1702027160
(13) 《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1702027161
1702027162
(14) 两次出现在《梁惠王上》篇,另一次出现在《尽心上》。在最后一个地方,孟子暗示这是文王所实行的制度。
1702027163
1702027164
(15) 《凯风》出自《诗·邶风》,其诗述七子之母,不能安其室,故七子作诗以自责。
1702027165
1702027166
(16) 《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1702027167
1702027168
(17) 《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1702027169
1702027170
(18) 《孟子·离娄上》:“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
1702027171
1702027172
1702027173
1702027174
1702027176
中国儒学史 第六章 《易传》与易学
1702027177
1702027179
第一节 《易传》的形成和编纂
1702027180
1702027181
“易传”在古代有广和狭两种意义。广义的“易传”是解释《周易》的作品的通称,我们打开《汉书·艺文志》,在六艺略《周易》部分中,可以看到《王氏易传》、《周氏易传》、《杨氏易传》、《韩氏易传》等众多以“易传”命名的著作,一直到后世也是如此。就其本义而言,传是流传、传递的意思。《释名》解释传字说:“传,传也,以传示后人也。”传递当然要有传递的对象,这对象一般说来就是经。而在传递的过程之中,要让后人明白的话,总要进行些解释和说明,所以传可以说是解经的著作。古人有“圣经贤传”的说法,此种意义的“传”字战国时期已经使用,《孟子》中三次引用“传”的话,《荀子》中更达到十一次。至于最早使用“易传”一词的,如果《战国策》是可以依据的史料,那么与齐宣王同时的颜斶就曾经提到过。《齐策四》记他的话:
1702027182
1702027183
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据慢骄奢则凶从之。”
1702027184
[
上一页 ]
[ :1.70202713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