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29911
书 名:中国儒学史·两汉卷
1702029912
1702029913
著作责任者:许抗生 聂保平 聂清 著
1702029914
1702029915
责任编辑:武 芳
1702029916
1702029917
标准书号:ISBN 978-7-301-18926-9/B·0980
1702029918
1702029919
出版发行:北京大学出版社
1702029920
1702029921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100871
1702029922
1702029923
网 址:http://www.pup.cn
1702029924
1702029925
电子邮箱:zpup@pup.pku.edu.cn
1702029926
1702029927
电 话:邮购部 62752015 发行部 62750672
1702029928
1702029929
编辑部 62765691 出版部 62754962
1702029930
1702029931
印 刷 者: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1702029932
1702029933
经 销 者:新华书店
1702029934
1702029935
787毫米×1092毫米 16开本 42.75印张 484千字
1702029936
1702029937
2011年6月第1版 2011年6月第1次印刷
1702029938
1702029939
定 价:86.00元
1702029940
1702029941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1702029942
1702029943
1702029944
1702029945
1702029947
中国儒学史 引论
1702029948
1702029949
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学的思想,在汉代赢得了独尊的地位,成为了官方哲学,统治的意识形态,在中国儒学史上,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汉代儒学思想十分丰富,它不仅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先秦的儒家学说,而且还吸收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新的儒学思想体系。它与昌盛于汉代的儒家经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并对汉代的谶纬神学的兴盛,我国道教的形成和刚从古印度传入的佛教,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汉代儒学奠定了整个两千年来的我国封建社会儒家统治地位和统治思想的基础。(1)
1702029950
1702029951
一、汉代的罢黜百家与独尊儒术
1702029952
1702029953
儒家自春秋末年孔子创建之后,在战国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两大显学——儒墨显学之一。就历史实际而言,儒家的影响要大大超过墨家。墨家只是在战国前中时期影响较大,其时之言“不归于杨,则归于墨”,所以孟子以“辟杨墨为己任”。之后,战国中期道家的二号人物庄子,展开了对儒家的猛烈抨击。同时又有法家对儒家的批评,最后导演出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事件。由此可见,不仅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自身得到了发展,呈现出了“儒分为八”的繁荣景象,以及产生了孟子和荀子这样两位大儒,而且从来自其对立方的批评中,都可以看到儒家确是先秦时期的一大学派,它在思想界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各学派。然而儒家学说虽说在社会上、在思想界影响很大,但一直未能得到诸侯国官方的支持。虽说孔子、孟子也积极地宣扬自己的学说,乃至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而各诸侯国在战国时期却前后采纳了法家政治,任用法家人物,推行法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如魏国、楚国、齐国、韩国等等,后起之秀的秦国则采用了商鞅的法治思想,进行了较为彻底的经济政治的改革(如实行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等等),从而使秦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为以后的秦始皇统一全中国奠定了基础。而在意识形态上,法家则极力排斥儒家的仁义思想,否定道德教化的作用,以为儒家“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只能给国家带来削国亡国的危险,致使秦始皇闹出了“焚书坑儒”的事件,儒家落得了如此悲惨的命运。
1702029954
1702029955
然而自进入汉代之后,儒家的命运却有了转机。儒家学派不仅逐步地得到了恢复,而且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走上了繁荣昌盛时期,(2)在社会上赢得了统治地位,成为了官方的意识形态。之后,儒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这种统治地位,几乎延续了两千年之久,贯串于整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之中。其发端就是从汉代“独尊儒术”开始的,同时也是由汉代的儒学为之奠定好思想基础的。在这里儒家的命运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折。这种大落大起的情况,人们不禁要问,这种历史命运的变迁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这一历史变迁的根本原因究竟何在呢?这确实是我们应当值得思考的,在我国历史上带有根本性的一个大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汉代的思想家讨论过,汉以后历代的思想家也讨论过,直至近现代思想家们还在讨论着。可见,这是一个历史上的古老的而又不可回避必须经常讨论的大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加深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皆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702029956
1702029957
先秦的儒学与汉代的儒学,之所以有着这样不同的命运,汉代儒家之所以能够成为汉代官方哲学,成为统治的思想,赢得独尊的地位,其根本原因,我们认为有两个:一是时代的不同,时代发生了变化的结果;二是由我国封建社会根本性质所决定的。没有这两大原因,儒家也就不可能在汉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中赢得独尊和统治的地位。
1702029958
1702029959
关于第一个原因,汉初的思想家已经讨论得很多了。汉代与先秦(主要指战国时代)确实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时代主题。先秦时代,尤其是战国时代,是一个战乱纷呈的年代,各诸侯国都在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尤其是那些较大的诸侯王国(所谓“战国七雄”)皆在进行着兼并的战争,希望通过武力来统一全国。这是一个崇尚战争的时代(“当今之世,争于气力”)。而汉代继秦以后,已经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已经建立了中央王权的统治,是一个和平的时代,是一个巩固汉王朝政权的时代。简言之,一个是在战乱时期如何用武力得天下的时代,一个是怎样在和平时期安天下的时代。时代不同了,时代的主题变化了,因此政治方略也就不能不随之而发生变化。为此,汉初的政论家、思想家们都在总结秦王朝失败的教训:偌大的一个强盛的秦王朝,曾经用武力扫平了山东六国,统一了全中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秦帝国,秦始皇以此认为,已经为自己建立了万代的帝业(“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3))。然而好景太短了,强大的秦王朝不到十余年就彻底的土崩瓦解了,如此悲惨的命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对此,当时陆贾与汉高祖刘邦讨论了这一问题,《史记》记载说:“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4)天下可以“马上”(指武力)得之,然而不可以“马上”(单凭武力)而治理之。汤武革命用武力而夺取天下,然后用文教来守成天下(巩固政权),在这里有一个逆取与顺守的不同。如果秦王朝在用武力夺取天下之后,推行仁义,效法儒家的圣人,那么秦王朝的政权也就能得到巩固而不会失败了。然而秦王朝不懂这个道理,继续用暴力(任刑法不变)一手来统治,最后只能落得很快地失败而告终。可见,时代变了,时代的主题变了,朝廷的政治方略也要随之变化,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懂得逆取和顺守的不同,采用文武并用的政治方略,才是“长久之术也”。之后,年青有为的思想家贾谊,在他的著名论文《过秦论》中,又专门地阐说了这一问题。
1702029960
[
上一页 ]
[ :1.70202991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