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31561e+09
1702031561 最后是对于官吏和民众的地位,儒家和法家也差异很大。法家的立场很清楚,秦律规定“以吏为师”,官吏不仅具有行政权力,而且是意识形态权威,民众则完全被动。而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使得他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社会:如果从民众的角度看,官吏应该如何作为?简言之,法家认为民众只是政府运作的一颗棋子,而儒家认为民众是社会运行的最终目的。这样以来,法家的官吏就具备了参与经济活动的权力,而儒家官吏则禁止经营商业。两者的利弊,已不必多言。
1702031562
1702031563 汉代的实际政治,摇摆于两种理念之间。盐铁会议所表现出的争议,只是儒法冲突的一次表现。这两种社会理念不同导致的纷争,还会再延续下去。
1702031564
1702031565 (1) 《汉书》卷七《昭帝纪》,第223页。
1702031566
1702031567 (2) 《汉书》卷六六《车千秋传》,第2886页。
1702031568
1702031569 (3) 《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2903页。
1702031570
1702031571 (4) 《盐铁论》虽由宣帝时期桓宽整理成文,但显然辩论当时就有详细官方记录。
1702031572
1702031573 (5) 《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第3151页。
1702031574
1702031575 (6) 《汉书》卷六六下《西域传》,第3914页。
1702031576
1702031577 (7) 《汉书》谓当时局面为“政事一决大将军光”(第2886页)。
1702031578
1702031579 (8) 《资治通鉴》卷二三《汉纪十五》,第756页。
1702031580
1702031581 (9) 《汉书》卷二四下《食货志》,第1157页。
1702031582
1702031583 (10) 《汉书·食货志》:“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氐皆遇告。杜周治之,狱少反者。乃分遣御史、廷尉正监分曹往,即治郡国缗钱,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民媮甘食好衣,不事畜臧之业,而县官以盐、铁、缗钱之故,用少饶矣。”算缗本来是试图划拨豪强诸侯之私产入公共财政,但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审计系统,遂演化为人人自危的“告缗”。告缗的结果是中等以上收入人家大量破产,民众无人敢置积蓄。这样的结果是使得财政税收的基础更为薄弱而社会动荡不堪,因此可谓得不偿失。
1702031584
1702031585 (11) 《史记》卷三十《平准书》,第1433页。
1702031586
1702031587 (12) 《盐铁论校注》卷一《本议》,第4页。
1702031588
1702031589 (13) 《史记》卷三十《平准书》,第1441页。
1702031590
1702031591 (14) 酒的专卖只施行了十一年,天汉三年起,止于始元六年:“秋七月,罢榷酤官,令民得以律占租,卖酒升四钱。”
1702031592
1702031593 (15) 《史记》卷三十《平准书》,第1428—1429页。
1702031594
1702031595 (16) 有段时间把《盐铁论》中两派争夺概括为地主阶级和商人阶级的对抗,现在看来贤良文学不是代表地主阶层,而桑弘羊他们也绝非代表商人利益。
1702031596
1702031597 (17) 徐复观认为桑弘羊不属于法家,见《两汉思想史》第三卷。
1702031598
1702031599 (18) 桑弘羊认为专卖均输等手段,不仅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更是为了“将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兼并之路也”。(《盐铁论·复古》)他所说的本,不是历史上通常所说的农业,而是中央,末则指代地方豪强。
1702031600
1702031601 (19) 《盐铁论校注》卷一《本议》,第4—5页。
1702031602
1702031603 (20) 《盐铁论校注》卷六《水旱》,第429页。
1702031604
1702031605 (21) 《盐铁论校注》卷六《水旱》,第429页。
1702031606
1702031607 (22) 《盐铁论校注》卷六《水旱》,第429—430页。
1702031608
1702031609 (23) 《盐铁论校注》卷六《水旱》,第430页。
1702031610
[ 上一页 ]  [ :1.70203156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