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32542e+09
1702032542 (82) 有关京房为何定姓为京,卢央有详细辨析,参见《京房评传》,第40—52页。
1702032543
1702032544 (83) 由于《京氏易传》尚无单行点校本,本书所引《京氏易传》皆出郭彧编著《京氏易源流》(华夏出版社,2007年)所收之《京氏易传》,下引只注《源流》书之页码,标点略有改动。
1702032545
1702032546 (84) 四库全书研究所整理:《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上册)卷一百〇九,中华书局,1997年,第1436页。
1702032547
1702032548 (85) 张行成说明了为何上爻不变的原因,他说:“若上爻变遂成纯坤,无复乾性矣。乾之世爻上九不变,九反于四而成离,则明出地上,阳道复行。故游魂为晋,归魂于大有,则乾体复于下矣。”参见惠栋:《周易述》(附《易汉学》、《易例》)下册,郑万耕点校,中华书局,2007年,第581页。
1702032549
1702032550 (86) 《京氏易传》,第11页。京房注震宫随卦说“本乎乾而生乎震,故曰长男”,“降中男而曰坎”(第15页);注坎宫师卦说“艮为少男”(第18页)。
1702032551
1702032552 (87) 《京氏易传》卷中《比卦》注,第25页。
1702032553
1702032554 (88) 《京氏易传》卷上《师卦》注,第18页。
1702032555
1702032556 (89) 《京氏易传》卷下,第38页。
1702032557
1702032558 (90) 《京氏易传》卷上《晋卦》注,第11页。
1702032559
1702032560 (91) 以上皆综合《京氏易传》卷上乾宫各卦所注,各卦后括号内文字为京房阐释相应卦象与卦义之语。下注坤宫卦所引同此。
1702032561
1702032562 (92) 《京氏易传》卷上《井卦》注,第14页。
1702032563
1702032564 (93) 《京氏易传》卷上《大过卦》注,第14页。
1702032565
1702032566 (94) 《京氏易传》卷中《坤卦》注,第22页。
1702032567
1702032568 (95) 《京氏易传》卷下,第38页。
1702032569
1702032570 (96) 参见朱伯崑:《易学哲学史》(上),第54—59页。
1702032571
1702032572 (97) 《京氏易传》卷上《姤卦》注,第8页。
1702032573
1702032574 (98) 《京氏易传》卷上《观卦》注,第10页。
1702032575
1702032576 (99) 《京氏易传》卷上《革卦》注,第16页。
1702032577
1702032578 (100) 《京氏易传》卷上《坎卦》注,第15页。
1702032579
1702032580 (101) 《京氏易传》卷中《家人卦》注,第26—27页。
1702032581
1702032582 (102) 郭彧编著:《京氏易源流》,第132页。
1702032583
1702032584 (103) 京房注乾卦说:“六位纯阳,阴象在中。……阳实阴虚,阴暗之象,阴阳可知。”(《京氏易传》卷上,第8页)注坤卦说:“阴中有阳,气积万象,故曰阴中阳。”(第22页)注离卦说:“阳为阴主,阳伏于阴也。”(《京氏易传》卷中,第29页)这些是说阴阳卦象的互为飞伏。
1702032585
1702032586 (104) 关于这类飞伏,参见朱伯崑:《易学哲学史》(上),第125—126页。
1702032587
1702032588 (105) 朱伯崑:《易学哲学史》(上),第126页。
1702032589
1702032590 (106) 参见姜广辉主编:《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95—296页。
1702032591
[ 上一页 ]  [ :1.7020325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