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34299e+09
1702034299
1702034300 按照扬雄自己的解释,《太玄》中每“首”的“赞辞”都与三类基本原则相关,《玄掜》说:
1702034301
1702034302 玄之赞辞,或以气,或以类,或以事之骫卒。谨问其姓而审其家;观其所遭遇,劘之于事,详之于数,逢神而天之,触地而田之,则玄之情也得矣。(12)
1702034303
1702034304 很显然,扬雄明确指出“赞辞”的根据有三类:气、类、事,即,阴阳之气的消长与五行之气的生克关系;事与物的比类相从与相对;人事的委曲终始及其蕴含的道理。由于“首者,天性也”,(13)则“谨问其姓而审其家”的意思即是要求明晰了“首”的意义后,才能进一步地具体运用“赞”,而这样的运用,又必须根据实际情形来分析其中的道理,进行吉凶判断。因此,赞辞本身的内容如何显得尤为重要。
1702034305
1702034306 扬雄对赞辞内容的排列也有说明。他说:
1702034307
1702034308 逢有下中上。下,思也;中,福也;上,祸也。思、福、祸各有下中上,以昼夜别其休咎矣。(14)
1702034309
1702034310 这是说,九赞之位分下中上:初一、次二、次三在下,是思;次四、次五、次六居中,是福;次七、次八、上九在上,是祸。进一步地,思、福、祸又分下中上,初一为思之始,次二为思之中,次三为思之极;次四为福之初,次五为福之中,次六为福之终;次七为祸之始,次八为祸之中,上九为祸之极。这样的编排“九赞”,简单说来就是:下三赞明“思”,中三赞论“福”,上三赞论“祸”。下面仅以“中首”为例来说明以上内容。中首的“首”辞、“赞辞”和“测”辞全文如下:
1702034311
1702034312 中,阳气潜萌于黄宫,信无不在乎中。
1702034313
1702034314 初一,昆仑旁薄,幽。《测》曰: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1702034315
1702034316 次二,神战于玄,其陈阴阳。《测》曰:神战于玄,善恶并也。
1702034317
1702034318 次三,龙出于中,首尾信,可以为庸。《测》曰:龙出于中,见其造也。
1702034319
1702034320 次四,庳虚无因,大受性命,否。《测》曰:庳虚之否,不能大受也。
1702034321
1702034322 次五,日正于天,利用其辰作主。《测》曰:日正于天,贵当位也。
1702034323
1702034324 次六,月阙其抟,不如开明于西。《测》曰:月阙其抟,贱(或作“明”)始退也。
1702034325
1702034326 次七,酋酋,火魁颐,水包贞。《测》曰:酋酋之包,任臣则也。
1702034327
1702034328 次八,黄不黄,覆秋常。《测》曰:黄不黄,失中德也。
1702034329
1702034330 上九,颠灵气形反。《测》曰:颠灵之反,时不克也。(15)
1702034331
1702034332 从源头上讲,由于扬雄以“中”为冬至之初,阳气潜生于大地之中,汉人以土色为黄,故此“首”的首象是“阳气潜萌于黄宫”。从“首”义而言,“中”首相类于“中孚”卦,“中”为“心”,“孚”为“信”,故此“首”的首象之义是“信无不在乎中”。司马光注“初一”的内容说:“昆仑者,天象之大也;旁薄者,地形之广也。……一者,思之始也。……以其思而未形也,故谓之幽。……君子思虑之初,未始不存乎正。”(16)“次二”中所说的“神”,即指“心之用”,而“二”赞正处于“思之中”,是可善可恶的“玄”际,欲善即可能为善,欲恶即可能为恶,故说“善恶并”。“次三”是说思虑正而有决断,刚健而行,故此“赞”之象为“龙”,吉而有成(“造”)。这是前三赞的“思”。至于第四“赞”,“庳”为下,按照司马光的解释,“四当夜,小人也,而逼于五,不度其德,进取狂简。……夫性命,理之至精者也,非小人之所得知也,故曰‘否’。”(17)依此,则所谓的“福”之初的“次四”,是要人明白自身的定位,否则是无法安身立命的。也正因为此,“次五”之中才有“日中”阳胜的“当位”之福。然而,六为“极大”(其意见后引文),故“次六”中说,月圆(“抟”)之极明而衰与月初之晦暗而明的道理是一样的。范望注“酋”为“就”,司马光以“酋”有“秋杀”义,“次七”中的“酋酋”可引申为治理众臣义。又依司马光解释,君主之心,执法无私,如火之烈烈;宽以容众,如水覆万物。只有如此,才是君王任臣的要则。(18)“次八”是说,没有“中”德的话,即会丧失“秋收”之功。由于“灵”为“心之主”,“上九”所说“颠灵”是指人失其根本,而“气形反”是说根本既失,预示一切都要复归于初。
1702034333
1702034334 对于《太玄》“九赞”的内容,扬雄又从阴阳消长的层面给予规律性阐释。他在《玄图》中说:
1702034335
1702034336 一至九者,阴阳消息之计邪!……故思心乎一,反复乎二,成意乎三,条畅乎四,著明乎五,极大乎六,败损乎七,剥落乎八,殄绝乎九。生神莫先乎一,中和莫盛乎五,倨剧莫困乎九。
1702034337
1702034338 自一至三者,贫贱而心劳。四至六者,富贵而尊高。七至九者,离咎而犯灾。五以下作息,五以上作消。(19)
1702034339
1702034340 “九赞”中一到九的序列演进,实际上是阴阳消息的征兆。因此,“九赞”说明的是事物进程中的序列和程度。就人而言,初一到上九的演进,预示的是贫而劳神、富而尊高、犯灾获咎的遭遇。九赞这样的序列意义初看起来有些机械甚至庸俗,可从《太玄》的内在逻辑来看,并非如此。由于“赞”分昼夜,每首之赞的奇数表征昼和阳,偶数表征夜和阴,则实际上“赞”还是以阴阳为出发点的。(20)
1702034341
1702034342 3.“玄”的新义
1702034343
1702034344 一般说来,老子论“玄”理离不开“道”,庄子说“玄”意离不了“自然”。扬雄却有所不同,在文艺类作品中,他注重“气”的原始性,如他在《覈灵赋》中说“自今推古,至于元气始化”(21),这似乎意味着他丢开了“玄”而将元气看做宇宙之始。不过,在《太玄》中,扬雄思想的创造力再次从他对“玄”的论说中得到证明。大致说来,扬雄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赋“玄”以新义。
1702034345
1702034346 首先,“玄”似“无”而非“无”。扬雄试图通过以“无”论“有”的方式来说明“玄”的存在和效用。他说:
1702034347
1702034348
[ 上一页 ]  [ :1.7020342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