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35956
(61) 董仲舒有“三正”、“三统”之说,他在《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中说:夏正建寅,以农历一月为岁首,以平旦为朔,色尚黑,故称“黑统”;殷正建丑,以农历十二月为岁首,以鸡鸣为朔,色尚白,故称“白统”;周正建子,以农历十一月为岁首,以夜半为朔,色尚赤,故称“赤统”。他认为历史就是按照这三正、三统的次序循环往复的。
1702035957
1702035958
(62) 《春秋公羊传注疏》,第35页。
1702035959
1702035960
(63) 文见“宣公十六年”解诂,《春秋公羊传注疏》,第363页。
1702035961
1702035962
(64) 《春秋公羊传注疏》,第427页。
1702035963
1702035964
(65) 文见“隐公元年”解诂,《春秋公羊传注疏》,第15页。
1702035965
1702035966
(66) 文见“隐公七年”解诂,《春秋公羊传注疏》,第55页。
1702035967
1702035968
(67) 文见“庄公二十三年”解诂,《春秋公羊传注疏》,第165页。
1702035969
1702035970
(68) 文见“僖公十六年”解诂,《春秋公羊传注疏》,第235页。
1702035971
1702035972
(69) 文见“僖公三年”解诂,《春秋公羊传注疏》,第210页。
1702035973
1702035974
(70) 文见“隐公五年”解诂,《春秋公羊传注疏》,第52页。
1702035975
1702035976
(71) 文见“隐公三年”解诂,《春秋公羊传注疏》,第35页。
1702035977
1702035978
(72) 文见“定公元年”解诂,《春秋公羊传注疏》,第551页。
1702035979
1702035980
(73) 文见“隐公元年”解诂,《春秋公羊传注疏》,第10页。
1702035981
1702035982
(74) 《春秋公羊传注疏》,第6页。
1702035983
1702035984
(75) 《春秋公羊传注疏》,第10页。
1702035985
1702035986
(76) 《春秋公羊传注疏》,第10页。
1702035987
1702035988
(77) 文见“隐公七年”解诂,《春秋公羊传注疏》,第56页。
1702035989
1702035990
(78) 文见“庄公二十九年”解诂,《春秋公羊传注疏》,第181页。
1702035991
1702035992
(79) 文见“僖公八年”解诂,《春秋公羊传注疏》,第220页。
1702035993
1702035994
(80) 文见“僖公二十八年”解诂,《春秋公羊传注疏》,第261页。
1702035995
1702035996
(81) 文见“僖公六年”解诂,《春秋公羊传注疏》,第219页。
1702035997
1702035998
(82) 文见“昭公十二年”解诂《春秋公羊传注疏》,第494页。
1702035999
1702036000
(83) 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卷三),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43页。
1702036001
1702036002
(84) 以上皆《汉书》卷七七《郑崇传》,第3254—3256页。
1702036003
1702036004
(85) 引出贾氏《序周礼废兴》,见《汉魏古注十三经》(上)之《周礼注》,页五上。
1702036005
[
上一页 ]
[ :1.70203595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