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41348
(103) 《文心雕龙·序志》,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第453页。
1702041349
1702041350
(104) 《文心雕龙·序志》,第454页。
1702041351
1702041352
(105) 《文心雕龙·序志》,第456页。
1702041353
1702041354
(106) 《文心雕龙·原道》,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第9—10页。
1702041355
1702041356
(107) 《文心雕龙·原道》,第10页。
1702041357
1702041358
(108) 《文心雕龙·原道》,第12页。
1702041359
1702041360
(109) 《孟子·万章下》。
1702041361
1702041362
(110) 《文心雕龙·徵圣》,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第19页。
1702041363
1702041364
(111) 《文心雕龙·徵圣》,第19页。
1702041365
1702041366
(112) 《文心雕龙·徵圣》,第20页。
1702041367
1702041368
(113) 《文心雕龙·宗经》,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第26页。
1702041369
1702041370
(114) 《文心雕龙·宗经》,第29页。
1702041371
1702041372
(115) 《文心雕龙·宗经》,第30页。
1702041373
1702041374
(116) 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第55—56页。
1702041375
1702041376
(117) 《文心雕龙·诸子》,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第159页。
1702041377
1702041378
(118) 《文心雕龙·诸子》,第160页。
1702041379
1702041380
(119) 《文心雕龙·史传》,《文心雕龙今译》,第145页。
1702041381
1702041382
(120) 《文心雕龙·史传》,第145页。
1702041383
1702041384
(121) (122) 《文心雕龙·史传》,第149页。
1702041385
1702041386
(123) 《文心雕龙·指瑕》,《文心雕龙今译》,第364页。
1702041387
1702041388
1702041389
1702041390
1702041392
中国儒学史 第六章 北朝的儒学
1702041393
1702041394
北朝的儒家学者与南朝略有不同。除一大批专治儒家六经的经学大师外,也有一批发挥经义,企图借北方“胡人”政权以实现儒家理想的儒家学者。
1702041395
1702041396
由于北朝各政权都是由少数民族所建,再加上长期的丧乱,故北朝的儒学没有形成像南朝那样的思想、学术乃至文化中心。所以各地的名都大邑,往往成为留居北方的经学大师和儒家学者借以保存和发扬儒家文化的据点,遂使儒学的发展,趋于地方化与家门化。这些特点,决定了北朝儒学更重视家学传统。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北朝的儒家学者受佛教的影响远不如南朝。
1702041397
[
上一页 ]
[ :1.7020413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