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42391e+09
1702042391
1702042392 (103) 《刘子·防欲章》,《刘子校释》,第10页。
1702042393
1702042394 (104) 《刘子·殊好章》,《刘子校释》,第376页。
1702042395
1702042396 (105) 《刘子·崇学章》,《刘子校释》,第36页。
1702042397
1702042398 (106) 《刘子·贵言章》,《刘子校释》,第315页。
1702042399
1702042400 (107) 《刘子·崇学章》,《刘子校释》,第31页。
1702042401
1702042402 (108) 见《刘子校释·崇学章》注(一五)、(二六),第41、44页。
1702042403
1702042404 (109) 《刘子·殊好章》,《刘子校释》,第376—377页。
1702042405
1702042406 (110) 《刘子·殊好章》,第377页。
1702042407
1702042408 (111) 《刘子·大质章》,《刘子校释》,第359页。
1702042409
1702042410 (112) 蔡仲德:《河间献王刘德评传》,蔡仲德《〈乐记〉、〈声天哀乐〉注释与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192页。
1702042411
1702042412 (113) 《刘子·辨乐章》,傅亚庶:《刘子校释》,第61页。
1702042413
1702042414 (114) (115) (116) 见傅亚庶:《刘子校释·辨乐章》注(八),第65页。
1702042415
1702042416 (117) 把“天地之齐”之“齐”,解释为整齐化一,不确。《集韵·霁部》:“齐,和也。《周礼》:‘八珍之齐’。”又《礼记·少仪》:“凡羞有湆者,不以齐。”郑玄注:“齐,和也。”因此,“天地之齐”,指天地自然之和;“中和之纪”,指人的性情之和。
1702042417
1702042418 (118) 《刘子·履信章》,傅亚庶:《刘子校释》,第88页。
1702042419
1702042420 (119) (120) 《刘子·履信章》,《刘子校释》,第89页。
1702042421
1702042422 (121) (122) 《刘子·言苑章》,《刘子校释》,第509页。
1702042423
1702042424 (123) 《刘子·大质章》,《刘子校释》,第359页。
1702042425
1702042426 (124) 《刘子·履信章》,傅亚庶:《刘子校释》,第99页。
1702042427
1702042428 (125) 《刘子·履信章》,第99—100页。
1702042429
1702042430 (126) 《刘子·履信章》,第100页。
1702042431
1702042432 (127) 《刘子·慎独章》,傅亚庶:《刘子校释》,第105页。
1702042433
1702042434 (128) 《刘子·慎独章》,第106页。
1702042435
1702042436 (129) 《刘子·慎独章》,第106页。
1702042437
1702042438 (130) 《刘子·明权章》,第410—411页。
1702042439
1702042440 (131) “反于经而合于道,反于义而后有善”句,傅亚庶《刘子校释》:“‘道’、‘义’二字疑误倒。……且下文‘大义灭亲,灭亲益荣’,‘义重则亲可灭’,当是对‘义’的称颂,故‘反于义而后有善’,与下文义不贯。此句当读作‘反于经而合于义,反于道而后有善’。此当为钞者熟于《易·系辞》古注及古对经道之通释而臆改。”傅说甚是,当从。
[ 上一页 ]  [ :1.7020423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