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43811e+09
1702043811 初唐时期的《唐律》及其《疏议》代表着古代刑法思想的至高点,与开元盛世的《开元礼》和《唐六典》都属于代表古代礼法思想的集大成之作。这三部煌煌大典都是堪与大唐盛世辉煌物质成就相匹配的精神产品。三大典的编纂,正处在唐朝国力日趋强盛,经济日臻富足,社会环境安定和人心舒畅的上升时期,开元之所以臻于至治,大唐之所以能有盛世,都与之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之可说,三大典的问世是“大唐盛世”的时代标志,同时也代表着中国礼法社会的正式形成。
1702043812
1702043813 (1) 《隋书·儒林传》卷七十五,中华书局,1975年第1版,第1706页。
1702043814
1702043815 (2) 《隋书·文帝本纪》卷一,中华书局,1975年第1版,第19页。
1702043816
1702043817 (3) 《隋书·儒林传》卷七十五,中华书局,1975年第1版,第1706页。
1702043818
1702043819 (4) 《北史·文苑传》卷八十三,中华书局,1975年第1版,第2797页。
1702043820
1702043821 (5) 《广弘明集》卷一七,王劭《舍利感应记》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20页。
1702043822
1702043823 (6) 同上书,隋文帝《立舍利塔诏》上,第220页;王劭《舍利感应记》下,文长近万字,亦属罕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20页。
1702043824
1702043825 (7) 《汉书·艺文志》卷三十,中华书局,1962年第1版,第1723页。
1702043826
1702043827 (8) 《文中子集解·问易篇》,广益书局,1936年版,第32页。王通所谓的“三教可一”,是指三教可一于儒学。
1702043828
1702043829 (9) 《隋书·隐逸·李士谦传》卷三九,中华书局,1975年第1版,第1754页。
1702043830
1702043831 (10) 《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联合出版,第11册,第1页。
1702043832
1702043833 (11) 《隋书·经籍志·道经后论》卷七十七,第1094页,《佛经后论》,中华书局,1975年第1版,第1099页。
1702043834
1702043835 (12) 《隋书·经籍志·道经后论》卷三十五,中华书局,1975年第1版,第1094页。
1702043836
1702043837 (13) 《隋书·隐逸·李士谦传》卷三九,中华书局,1975年第1版,第1754页。
1702043838
1702043839 (14) 《隋书·百官志下》卷二十八,中华书局,1975年第1版,第802页。
1702043840
1702043841 (15) 《隋书·隐逸·徐则传》卷七十七,中华书局,1975年第1版,第1759页,第1760页。
1702043842
1702043843 (16)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一,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5650页。皛,音xiǎo,皎洁意。
1702043844
1702043845 (17) 《广弘明集·福田论序》卷二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292页。
1702043846
1702043847 (18) 《旧唐书·儒学上》卷一百八十九,中华书局,1975年第1版,第4940页。
1702043848
1702043849 (19) 《旧唐书·儒学上》,第4941页。
1702043850
1702043851 (20) (唐)释道宣《大正藏·续高僧传·释慧乘传》卷二十四,《大正新修大藏经》卷五十,东京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会,1934年版,第634页。《唐高祖文集辑校·先老后释诏》卷四,三秦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254页。本文出处为《续高僧传·释慧乘传四》卷第二十五上,不见于正史及《唐会要》。文集辑校者,据《唐会要》定此事于武德七年。
1702043852
1702043853 (21) 《续高僧传·慧乘传》。
1702043854
1702043855 (22) 《苏轼文集·书吴道子画后》。
1702043856
1702043857 (23) 《九家诗集注杜诗·偶题》。
1702043858
1702043859 (24) 《杜诗补遗·示宗武》。
1702043860
[ 上一页 ]  [ :1.70204381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