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45111
1702045112
(192) 《隋书·隐逸传》卷七十七,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758页。
1702045113
1702045114
(193) 《论语集释·颜渊上》卷二十四,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817页。
1702045115
1702045116
(194) 《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1页。
1702045117
1702045118
(195) 《揅经室集·论语论仁论》卷八,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81—184页。
1702045119
1702045120
(196) 《春秋左传正义·昭公十二年》卷四十五,《十三经注疏》整理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06—1507页。
1702045121
1702045122
(197) 《论语正义·颜渊第十二》卷十五,中华书局,1990年第1版,第484页。
1702045123
1702045124
(198) 方旭东:《诠释过度与诠释不足:重审中国经典解释学中的汉宋之争——以〈论语〉“颜渊问仁”章为例》一文,文载《哲学研究》2005年第二期。方氏此文,可谓先获我心,特为揭明,以示不敢掠美。
1702045125
1702045126
(199) 刘炫:《孝经述议序》,见《孝经译注》附录,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64页。
1702045127
1702045128
(200) 冲,深远义;庸神,即用神,系借用数术学用语,一卦或一命局的关键枢机所在称为用神,在此处则为领悟并把握其主旨精神。前文“阶戺”之戺音祀,台阶两旁的斜石。整句义为:《孝经》对孝道的阐发,层层递进,既有阶梯可登而入,而又结构严整,无懈可击。
1702045129
1702045130
(201) 刘炫:《孝经述议序》,见《孝经译注》附录,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65页。
1702045131
1702045132
(202) 《孝经述议序》,第63页。
1702045133
1702045134
(203) 《新唐书·历三上》卷二十七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01页。
1702045135
1702045136
(204) 程树德批评宋学语,见《论语集释·颜渊上》卷二十四,中华书局,1990年第1版,第819页。
1702045137
1702045138
(205) 《毛诗正义·序》,《十三经注疏》整理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1702045139
1702045140
(206) 《尚书正义·序》,《十三经注疏》整理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1702045141
1702045142
(207) 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1959年第1版,204页。
1702045143
1702045144
(208)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春秋类四·左传杜解补正》卷二九,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35页。
1702045145
1702045146
1702045147
1702045148
1702045150
中国儒学史 第二章 河汾之学的兴起
1702045151
1702045153
第一节 王通事迹考辩
1702045154
1702045155
王通为有隋一代大儒,河汾学派的创始人,由于《隋书》无传,《唐书》未补,传世著述《中说》涉及之史迹,复乏佐证,加之传写夺误,遂启后人无限之疑。自宋迄清,学者多认其书为伪,甚而疑及其人之存在。虽历有学者指出两《唐书》王绩、王勃、王质传并《经籍志》载及通事与著作,然疑点尚多,终难破惑。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著《历史研究法》,于史料辨别一章,直斥其书系王通伪造;姚际恒《古今伪书考》以造伪者难定,而主张“不若火其书之为愈也”。黄云眉为姚书作《补证》,认为书虽不伪,而“门人皆系虚造”。余嘉锡《四库全书提要辩证》于《中说》旁征博引、钩深及远,最称精赡,然其结论并同《提要》所谓“福郊、福畤篡述遗言,虚相夸饰”(1)之说。嗣后汪吟龙著《文中子考信录》(2)、王立中著《文中子真伪汇考》(3)、孙望著《蜗叟杂稿》首篇为《王度考》,对王氏兄弟有详细的考证(4)、王冀民撰《文中子辨》(5)、尹协理著《王通论》(6)、段熙仲撰《王通王凝资料正譌》(7)、台湾学者骆建人著《文中子研究》(8);邓小军《唐代文学的文化精神》(9)、舒大刚近著《王通学案》,收录于《儒藏·隋唐学案》中(未出)。对王通的生平与著述,又续作许多深入的考证。虽其中多数学者都认为王通实有其人,而其书则伪撰或严重改篡。多数学者则认为王通事迹多为其后辈夸饰,严重失实。邓著考证精详,而其书大陆难觅。因此王通研究总的形势依然是臆说歧出,疑信难明,终难定于一是。余亦曾据考索所见,撰《王通生平著述考》(10)一文,据《全唐文》所载王通弟子薛收所撰《隋故征君文中子碣铭》,并援新发现王通弟王绩所著五卷本《王无功文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五卷会校本),重新考证王通其人其事其书。嗣后论述王通思想学行的文章迭出,穷源竟委,探赜索隐,那一段隐没了的学术历史才逐渐明晰起来,有关王通的学术疑案,也因之应该得到彻底的澄清。因斟酌众说,附以己意,重新考订论述王通事迹并河汾学派于其后。
1702045156
1702045157
一、王通事迹考
1702045158
1702045159
王通(公元584—617),字仲淹,隋河东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生于开皇四年秋冬之月(参见《全唐文》、《文中子世家》及《录关子明事》),卒于大业十三年五月,享年三十三岁(参见《全唐文》王绩《游北山赋》注。薛收《文中子碣铭》作三十二,《王无功文集》五卷本作四十二)。门人谥曰文中子。
1702045160
[
上一页 ]
[ :1.70204511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