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47202e+09
1702047202 [2]华方田《唐代诸帝与佛教的社会发展》,《佛教文化》,2003.02。
1702047203
1702047204 [3]寇养厚《唐代三教并行政策的形成》,《东岳论丛》,1998.04。
1702047205
1702047206 [4]寇养厚《唐初三帝的三教共存与道先佛后政策》,《文史哲》,1998.04。
1702047207
1702047208 [5]孙昌武《唐代佛道二教的发展趋势》,《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5。
1702047209
1702047210 [6]王洪军《论唐初三帝的宗教政策——隋唐五代宗教政策研究之二》,《孔子研究》,2004。
1702047211
1702047212 [7]王洪军《信仰与政治之间——论武则天与中宗、睿宗时期的宗教政策》,《东方论坛》,2003.05。
1702047213
1702047214 [8]洪修平《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南京大学学报》,2003.06。
1702047215
1702047216 [9]房晓军《唐前期王朝崇抑佛道政策浅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4。
1702047217
1702047218 [10]李金水《论唐中宗、睿宗时期佛道政策的嬗变》,《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3。
1702047219
1702047220 [11]蔡伯铭《吕才与因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01。
1702047221
1702047222 (1) 《旧唐书·高祖本纪》卷一,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页。
1702047223
1702047224 (2) 《旧唐书·温大雅、彦博、大有传》卷六十一,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359页。
1702047225
1702047226 (3)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0页。此书属于《实录》一类史书而仅存者,所记李渊起兵的经过,足补正史所删略的史实,弥足珍贵。
1702047227
1702047228 (4)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
1702047229
1702047230 (5) 牛致功:《李渊建唐史略》,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出版。
1702047231
1702047232 (6) 《贞观政要集校·慎所好第二十一》卷六,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33页。
1702047233
1702047234 (7) 《旧唐书·高祖本纪》卷一,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页。
1702047235
1702047236 (8) 《旧唐书·李靖传》卷六十七,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476页。
1702047237
1702047238 (9) 《资治通鉴·唐纪七·武德九年》卷一百九十一,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6004页。
1702047239
1702047240 (10) 《资治通鉴·唐纪六·武德五年》卷一百九十,第5957页;《唐纪七·武德九年》卷一百九十,第6012页,中华书局,1956年版。
1702047241
1702047242 (11) 《读通鉴论·唐高祖》卷二十,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65页。
1702047243
1702047244 (12) 《新唐书·裴寂传》卷八十八,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738页。《旧唐书》此语作:“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职公之由。”“官方弛紊”,官指吏治,方是方将、方当意。
1702047245
1702047246 (13) 《旧唐书·高祖本纪》卷一,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8页。
1702047247
1702047248 (14)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第20页;卷三,第4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702047249
1702047250 (15) 《诸葛亮集》卷一,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页。斯语初见淮南王刘安上武帝书:“天子之兵,有征而无战”。诸葛亮“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其义与之不同;后者是对孙子“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思想的概括表述。今辞书解为:“战无不胜”,不确切。
1702047251
[ 上一页 ]  [ :1.70204720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