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47293e+09
1702047293
1702047294 (37) 《唐高祖文集辑校·沙汰佛道诏》卷五,三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0页。
1702047295
1702047296 (38) 《贞观政要集校·慎所好第二十一》卷六,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32页。
1702047297
1702047298 (39) 《唐太宗全集校注·禁奏祥瑞诏》文告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47页。
1702047299
1702047300 (40) 《唐太宗全集校注·貶萧瑀手诏》文告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548页。
1702047301
1702047302 (41) 《新唐书·后妃上·长孙皇后传》卷七十六,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471页。
1702047303
1702047304 (42) 《汤用彤学术论文集·唐太宗与佛教》,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8页。
1702047305
1702047306 (43) 《集古今佛道论衡·文帝幸弘福寺立愿重施叙佛道先后事第八》第三卷,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二册,河北佛协,2005年影印版,第386页上。
1702047307
1702047308 (44) 《隋唐佛教史稿》第一章,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8页。
1702047309
1702047310 (45) 《唐高祖文集辑校·先老后释诏》卷四,三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4页。本文出处为《续高僧传·释慧乘传四》卷第二十五上,不见于正史及《唐会要》。文集辑校者,据《唐会要》定此事于武德七年。
1702047311
1702047312 (46) 《唐会要》卷三十五,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640页。
1702047313
1702047314 (47) 《唐会要》卷四十七,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836页。
1702047315
1702047316 (48) 《唐会要·议释教下·僧道立位》卷四十九,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859页。
1702047317
1702047318 (49) 吴兢:《上贞观政要表》,《贞观政要集校》卷首,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页。
1702047319
1702047320 (50) 《贞观政要集校·慎所好第二十一》卷六,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31页。
1702047321
1702047322 (51) 《唐太宗全集》诗赋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6,13,94页。按:“无间然”,无所求罅隙瑕疵于其间意。《全唐诗》山陵一作两陵,是。两陵代指秦皇汉武,实指穷奢极丽、妄想无极的秦之阿房汉之望仙两宫,以与麒麟藏书高阁相对举。“六五”、“四三”,《唐太宗全集》注杜撰六帝、四王,非是。若用魏征《论治道疏》解为继“五帝”而六、追“三皇”而四,则六、四为形动词,亦通。
1702047323
1702047324 (52) 《唐太宗全集》文告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97页。
1702047325
1702047326 (53) 《唐会要·修撰》卷三十六,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651页。
1702047327
1702047328 (54) 事见《旧唐书·儒学上·张后胤》卷一百八十九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950页;《新唐书·儒学上》卷一百九十八,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650页。
1702047329
1702047330 (55) 《贞观政要集校·崇儒学第二十七》卷七,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75页。
1702047331
1702047332 (56) 《贞观政要集校·论慎终第四十》卷十,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533页。
1702047333
1702047334 (57) 元戈直:《贞观政要集论·崇儒学第二十七》卷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页。
1702047335
1702047336 (58) 《贞观政要集论·崇儒学第二十七》,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84页。
1702047337
1702047338 (59) 元戈直:《贞观政要集论·崇儒学第二十七》卷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3页。
1702047339
1702047340 (60) 《新唐书·儒学上》卷一百九十八,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636页。
1702047341
1702047342 (61) 《贞观政要集校·政体第二》卷一,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51页。
[ 上一页 ]  [ :1.70204729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