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48777e+09
1702048777 (82) 《文选》卷49,第692页下,干宝《晋纪总论》李善注引王隐《晋书》,中华书局,1977年影印版。
1702048778
1702048779 (83) 《晋书·乐广传》卷四十三,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245页。
1702048780
1702048781 (84) 清代赵翼名言曰:“国家不幸诗人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实际是诗歌之幸,非诗人之幸也。余谓学术亦然。
1702048782
1702048783 (85) 《旧唐书本传》注,见卷七十三,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605页。于碑见《全唐文·大唐故太子右庶子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上护军曲阜宪公孔公碑铭》卷一百四十五,1461页下,中华书局,1983年版。
1702048784
1702048785 (86) 《欧阳修全集·集古录跋尾·唐孔颖达碑》卷五,中国书店,1986年版,第1155页。
1702048786
1702048787 (87) 《旧唐书本传》载列传第二十三;《新唐书》载《儒学传上》列传第一百二十三;近见陈冠明《孔颖达世系及入唐前行实考》一文,载阴山学刊2003年第5期。云:“《新唐书》传、表撰修者不一,故抵悟如此”。“《世系表》为吕夏卿撰,当受欧阳修影响”;然奉旨撰新《唐书》,修名列前,列传实为宋祁所撰,不容不读不容不问,宋祁坚持,想应有据。
1702048788
1702048789 (88) 以上据《全唐文·大唐故国子祭酒上护军曲阜宪公孔公碑铭》卷一百四十五,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61页下,1462页上。
1702048790
1702048791 (89) 《旧唐书·孔颖达传》卷七十三,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601页。
1702048792
1702048793 (90) 《册府元龟》卷七七五,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版,第9211页。
1702048794
1702048795 (91) 《册府元龟》卷七六八,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版,第9127页。
1702048796
1702048797 (92) 《隋书·刘焯传》卷七十五,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719页。
1702048798
1702048799 (93) 《旧唐书·孔颖达传》卷七十三,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601页。
1702048800
1702048801 (94) 《全唐文·大唐故国子祭酒上护军曲阜宪公孔公碑铭》卷一百四十五,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62页上。括号原为阙字,为减少阅读障碍,余乃不揣冒昧试填之。陈冠明谓“金山”,似为“荆山”之讹。甚是。
1702048802
1702048803 (95) 此类事证,每见于隋唐小说,非尽空穴来风,兹不暇详论。
1702048804
1702048805 (96) 《全唐文·大唐故国子祭酒上护军曲阜宪公孔公碑铭》卷一百四十五,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62页上。原文有阙字,参考有关引文补全。
1702048806
1702048807 (97) 《旧唐书·孔颖达传》卷七十三,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602页。
1702048808
1702048809 (98) 《旧唐书·儒学传上》卷一八九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941页。
1702048810
1702048811 (99) 《资治通鉴·唐纪十一》卷一百九十五,1956年版,第6153页。
1702048812
1702048813 (100) 《唐会要·论经义》卷七十七,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1405页。
1702048814
1702048815 (101) 白长虹《毛诗正义撰者及编撰时间考论》引台湾学者张宝三文,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1702048816
1702048817 (102) (明)鄭真《榮陽外史集·贞观十四年祭酒孔颖达上五经正义表》卷六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1986版,第15—16页。郑真,明洪武初年临淮县教谕,广信府教授。其《榮陽外史集》卷六十、六十一两卷,全为唐人表章,共43篇。如此集中,全不见于著录;又不注明出处,《全唐文》本为辑佚之作,亦未录其半篇;其六十一卷另有五篇时文,首题《拟江淛奉化麦瓜并瑞表》,考前五十七卷,有《拟唐颜杲卿谕河北诸郡檄》,及魏晋两宋表文之拟作。又,六十二卷《晋王之国谢表》后有一《后记》,言晋王问其“表文体制若何”?答曰:“表系人臣告君之辞,词贵谨恭,意贵畅达,不在雕巧,自汉历唐及宋,体各不同”云云。则知此皆教诸生示例拟作之文,既非辑佚,亦非有意作伪也。惟其文各题应冠以“拟”字方是。不然将徒滋疑窦耳。
1702048818
1702048819 (103) 《册府元龟·雠疾门》卷六〇八,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版,第7308页。
1702048820
1702048821 (104) 《新唐书·孔颖达传》卷一百二十三,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644页。
1702048822
1702048823 (105) 《旧唐书·孔颖达传》卷七十三,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603页。
1702048824
1702048825 (106) 《贞观政要集校·崇儒学》卷第七,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84页。严格地考察名次问题,应以原诏书为准,然已久佚,据同受诏人史传的叙述是难于论定的。史传的叙述,往往是顺文势而来,一般都是将传主置于首位,而说与某某同受诏作某事的。
1702048826
[ 上一页 ]  [ :1.7020487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