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49114
1702049115
(251) 《直斋书录解题·礼类》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3页。
1702049116
1702049117
(252) 顾实:《重考〈古今伪书考〉》,上海大东书局出版,1928年5月再版,第114页。
1702049118
1702049119
(253) 《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中华书局,1986年05月版,前言第3页,正文第140,144页。
1702049120
1702049121
(254) 转引自刘丰《百年来〈周礼〉研究的回顾》,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702049122
1702049123
(255) 孙诒让:《周礼正义序》卷首,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页。刱,创之古字。
1702049124
1702049125
(256) 《周礼正义·序》卷首,《十三经注疏》整理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1702049126
1702049127
(257) 《隋书·经籍志》卷三十二,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925页。
1702049128
1702049129
(258) 《序周礼废兴》卷首,《十三经注疏》整理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1702049130
1702049131
(259) 据《隋书·经籍志》著录至唐犹存的《周官》疏,著名的惟有沈重《周官礼义疏》四十卷;马端临《文献通考》和孙诒让均认为贾疏即是以沈疏为底本重修而成。
1702049132
1702049133
(260)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礼类一》卷十九,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9页下。
1702049134
1702049135
(261) 《汉书·景十三王传》卷五十三,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410页。
1702049136
1702049137
(262) 《史记·孔子世家》卷四十七,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936页。
1702049138
1702049139
(263) 林尹:《周礼今注今译·序》,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72年版。
1702049140
1702049141
(264) 《礼记集解·礼器》卷二十四,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651页。
1702049142
1702049143
(265) 《礼记集解·昏义》卷五十八,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418页。
1702049144
1702049145
(266) 《礼记集解·杂记下》卷四十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115页。梁启超之言见《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1702049146
1702049147
(267) 邵懿辰《礼经通论·序》卷首,《皇清经解续编》,第1277页,《清经解正、续编》,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年12月据学海堂本,南菁书院本影印。
1702049148
1702049149
(268) 《周礼注疏·春官·大宗伯》卷十八,第529—551页;《周礼·地官·保氏》卷十四,《十三经注疏》整理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16页上。
1702049150
1702049151
(269) 《仪礼注疏·仪礼疏序》卷一,《十三经注疏》整理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上。
1702049152
1702049153
(270) 以上见《仪礼注疏·仪礼疏序》卷一,《十三经注疏》整理本,北京大学出版社版,第1,2页。
1702049154
1702049155
(271) 见《注史斋丛稿》,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39页。牟润孙认为“疏”只是讲经之记录,无疏通义。
1702049156
1702049157
(272) 《公羊传疏·公羊解诂序》卷首,徐疏引戴宏《公羊传序》,《十三经注疏》整理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1702049158
1702049159
(273) 《汉书·艺文志》卷三十,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713页。
1702049160
1702049161
(274) 《汉书·儒林传》卷八十八,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616页。
1702049162
1702049163
(275) 《后汉书·儒林列传》卷七十九,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582,2583页。
[
上一页 ]
[ :1.70204911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