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51691e+09
1702051691 参考文献
1702051692
1702051693 [1]巫宝三《唐代重商思想的兴起》,《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3期。
1702051694
1702051695 [2]陈新岗《“刘晏模式”与中国历史上的工商经营》,《齐鲁学刊》2005年第1期。
1702051696
1702051697 [3]刘玉峰《唐代盐业政策新论》,《西北师大学报》2002年第4期。
1702051698
1702051699 [4]刘玉峰《唐代禁榷制度的发展变化》,《学术研究》,2004年第2期。
1702051700
1702051701 [5]马林涛《刘晏榷盐法与中国古代商业政策之转型》,《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
1702051702
1702051703 [6]李志贤《两税法非为党争之产物——从肃、代二朝财政改革对推行两税法的意义谈起》,《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
1702051704
1702051705 [7]涂金《20世纪80年代以来刘晏盐法问题的研究综述》,《盐业史研究》,2007年2期。
1702051706
1702051707
1702051708
1702051709
1702051710 中国儒学史 [:1702022419]
1702051711 中国儒学史 第二节 絜矩之道——陆贽的政治理想
1702051712
1702051713 一、陆贽的生平事略
1702051714
1702051715 陆贽(754—805),字敬舆,苏州嘉兴人。父侃,溧阳令。贽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大历六年,年十八登进士第,次年又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秩满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见。镒与语三日,甚奇之,请为忘年交。既行,饷钱百万,曰:“请为母夫人一日费。”贽不纳,止受茶一串,曰:“敢不承公之赐?”(61)可见其立身之不苟。
1702051716
1702051717 不久以书判拔萃补渭南尉。德宗即位,遣黜陟使庾何等十一人巡行州县。贽说使者曰:“请以五术省风俗,八计听吏治,三科登隽义,四赋经财实,六德保罢瘵(指疲困百姓),五要简官事。”六个方面全是关乎施政理民的实学实务。其中五术指从五方面考察各地的民情风尚;八计是对政绩的考察;具体内容是:“视户口丰耗以稽抚字(谓安抚体恤百姓),视垦田赢缩以稽本末,视赋役薄厚以稽廉冒(冒,贪冒),视案籍烦简以稽听断,视囚系盈虚以稽决滞,视奸盗有无以稽禁御,视选举众寡以稽风化,视学校兴废以稽教导。”三科是指从三方面发现人才:“茂异,贤良,干蛊(敢于担当,勇于主事的能力)。”四赋是指完成国家赋税正确作法:“阅稼以奠税,度产以衰征,料丁壮以计庸,占商贾以均利。”六德则是:“敬老,慈幼,救疾,恤孤,赈贫穷,任失业。”五要曰:“废兵之冗食,蠲法之挠人(使人困惑无措的律法),省官之不急,去物之无用,罢事之非要。”一介位处下吏的县令,若非以天下为己任,孰能言此?指点政要,切中肯綮,故而“时皆韪其言”。陆贽亦因此于建中元年迁官监察御史。德宗久闻其名,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再转考功郎中。
1702051718
1702051719 按唐制,官与职往往是分离的,如员外郎、郎中是官阶,翰林学士只是兼职的散官,其品秩之高低取决于本官,而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却由兼职决定。比如,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但各部尚书或侍郎亦可兼任,谓之同平章事。品秩俸禄悉依本官,而职责却是参预枢密。翰林院游离于三省之外,直属皇帝管理,谓之“内署”,学士自然成为近臣。玄宗时只是与皇帝唱和文章,批答表疏而已;肃宗时始掌诏书,举凡白麻所书之立后建储、命将出师,任免宰相,皆出于斯,是以威权日重;德宗贞元之政,机要多参决于内署,而学士因有“内相”之称。
1702051720
1702051721 陆贽为人忠诚,既于翰林院就职,得以接近君主,感念知遇之恩,思有以报效,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
1702051722
1702051723 会马燧讨贼河北,久不决,请济师;李希烈寇襄城。诏问策将安出,陆贽进言曰:
1702051724
1702051725 今幽、燕、恒、魏之势缓而祸轻,汝、洛、荥、汴之势急而祸重。田悦覆败之余,无复远略,王武俊有勇无谋,硃滔多疑少决,互相制劫,急则合力,退则背憎,不能有越轶患,此谓缓也。希烈果于奔噬,忍于伤残,据蔡、许富全之地,而益以邓、襄虏获之实,东寇则饷道阻,北窥则都邑震,此谓急也。
1702051726
1702051727 而现在朝廷的精兵,全部集中去讨伐较缓的叛镇,对官军而言,“将多而势分,兵广而财屈”;对叛镇而言,“急则合力,退则背憎”。所以,应该急调李芃回军援洛,派李怀光军驰救襄城。此制缓应急之策也;然后又全面提出一“端本整棼之术”,提请德宗,废除京畿一带榷酒、抽贯、贷商等苛捐杂税,以收民心;调还神策六军及将家子弟,守备京师,以应万一有如朱滔、李希烈辈乘间窃发,攻掠京师。可谓洞晓军机,克敌自全之策,可惜“帝不纳。后泾师急变,贽言皆效”。
1702051728
1702051729 朱泚叛变,长安失陷,陆贽从狩奉天,机务繁忙,征发指踪,千端万绪,书诏日数百,皆经贽手,初若不经思,而皆周密详尽,人人可晓。口授指划,致使“旁吏承写不给,它学士笔阁不得下,而贽沛然有余”。
1702051730
1702051731 由于仓卒变故,德宗每自克责。贽曰:“陛下引咎,尧、舜意也。然致寇者乃群臣罪。”贽意指卢杞等。帝护杞,因曰:“卿不忍归过朕,有是言哉。然自古兴衰,其亦有天命乎?今之厄运,恐不在人也。”贽乃上书分析京师失守的直接原因,大略有二:这次平叛战争,由于“聚兵日众,供费日博,常赋不给,乃议蹙限而加敛”;以致吏民皆不堪命,此其一;“边陲之戍以保封疆,禁卫之旅以备巡警,邦之大防也”。而陛下悉令东征,致使京师边备空虚,此其二。继而分析德宗政策失误和群臣的责任曰:
1702051732
1702051733 陛下又谓百度弛废,则持义以掩恩,任法以成治,断失于太速,察伤于太精。断速则寡恕于人,而疑似不容辨也;察精则多猜于物,而亿度未必然也。寡恕而下惧祸,故反侧之衅生;多猜而下妨嫌,故苟且之患作。由是叛乱继产,忿讟并兴,非常之虞,惟人主独不闻。
1702051734
1702051735 致使凶卒犯阙,竟然“重门无结草之御,环卫无谁何之人。陛下虽有股肱之臣,耳目之佐,见危不能竭诚,临难不能效死,是则群臣之罪也”。
1702051736
1702051737 最后批评德宗的天命论曰:
1702051738
1702051739 陛下方以兴衰诿之天命,亦过矣。《书》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则天所视听,皆因于人,非人事外自有天命也。纣之辞曰:“我生不有命在天?”此舍人事推天命,必不可之理也。《易》曰:“自天祐之。”仲尼以谓:“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是以祐之。”《易》论天人祐助之际,必先履行,而吉凶之报象焉。此天命在人,盖昭昭矣。
1702051740
[ 上一页 ]  [ :1.7020516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