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59199
1702059200
【110】 《春秋论中》,《欧阳修全集》,第307页。
1702059201
1702059202
【111】 《春秋或问》,《欧阳修全集》,第311页。
1702059203
1702059204
【112】 《正统论上》,《欧阳修全集》,第267页。
1702059205
1702059206
【113】【114】 苏轼:《正统论》,《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第121页。
1702059207
1702059208
【115】 《欧阳修全集》,第274页。
1702059209
1702059210
【116】 最早疑子夏序《诗》的是韩愈,他指出:“子夏不序《诗》有三焉:知不及,一也;暴扬中冓之私,《春秋》所不道,二也;诸侯犹世,不敢以云,三也。”参见顾永新:《欧阳修学术研究》,第209页。
1702059211
1702059212
【117】 顾永新指出:“欧指斥《泰誓》为伪书,是有着更深层的意思,那就是排谶纬。”《欧阳修学术研究》,第205页。
1702059213
1702059214
【118】 朱子亦曰:“欧阳作《易童子问》,正王弼之失数十事,然因图书之疑并《系辞》不信,此是欧公无见处。”参见《欧阳修学术研究》,第223页。
1702059215
1702059216
【119】【120】 《春秋论上》,《欧阳修全集》,第306页。
1702059217
1702059218
【121】 在《易或问中》,欧阳修指出:“文王无孔子,《易》其沦于卜筮乎?《易》无王弼,其沦于异端之说乎?”《欧阳修全集》,第303页。
1702059219
1702059220
【122】 《易或问》(《居士外集》),《欧阳修全集》,第877页。
1702059221
1702059222
【123】 《欧阳修全集》,第877—878页。此处引文中的标点有所校改。
1702059223
1702059224
【124】【128】 《易童子问》,《欧阳修全集》,第1110页。
1702059225
1702059226
【125】【126】 《易或问》(《居士集》),《欧阳修全集》,第302页。
1702059227
1702059228
【127】 参见朱伯崑:《易学哲学史》中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74页。
1702059229
1702059230
【129】 《欧阳修全集》,第1114页。
1702059231
1702059232
【130】 《欧阳修全集》,第1108页。
1702059233
1702059234
【131】 《欧阳修全集》,第1112页。
1702059235
1702059236
【132】 见《全宋文》第27册,第527页。
1702059237
1702059238
【133】 《全宋文》第28册,第514页。
1702059239
1702059240
【134】 《全宋文》第28册,第373页。
1702059241
1702059242
【135】 《全宋文》第28册,第535页。
1702059243
1702059244
【136】 《宋元学案》,第282页。
1702059245
1702059246
【137】 《全宋文》第28册,第539页。
1702059247
1702059248
【138】 《全宋文》第28册,第536页。
[
上一页 ]
[ :1.7020591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