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59569e+09
1702059569
1702059570 【310】 《通书·师第七》,《周子全书》卷八,第141页。
1702059571
1702059572 【311】 《论语集注·颜渊篇》,《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第140页。
1702059573
1702059574 【312】 《程氏遗书》卷三,《二程集》,第59页。
1702059575
1702059576 【313】 《程氏文集》卷八,《二程集》,第577页。
1702059577
1702059578 【314】 《二程集》,第395页。
1702059579
1702059580 【315】 陈来:《有无之境》,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8页。
1702059581
1702059582 【316】 《通书·诚下第二》,《周子全书》卷七,第124—125页。
1702059583
1702059584 【317】 《周子遗文并诗》,《周子全书》卷十七,第334页。
1702059585
1702059586 【318】 《通书·圣学第二十》,《周子全书》卷九,第165页。
1702059587
1702059588 【319】 《周子全书》卷七,第126页。
1702059589
1702059590 【320】 《周子全书》卷十七,第333页。
1702059591
1702059592 【321】 《二程集》,第365页。
1702059593
1702059594 【322】 《二程集》,第18页。
1702059595
1702059596 【323】 《程氏遗书》卷十八,《二程集》,第189页。
1702059597
1702059598 【324】 《程氏遗书》卷十五,《二程集》,第149页。
1702059599
1702059600 【325】 《程氏遗书》,《二程集》,第169页。
1702059601
1702059602 【326】 关于张载的哲学,现有的研究已展开得相当充分。因此,本章将重心放在那些或者争议较多、或者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上。而对于既有研究中关注较多且殊少异论的方面,如心性论,则略而不谈。这样的考虑,主要是由于篇幅的限制。
1702059603
1702059604 【327】 《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第386页。
1702059605
1702059606 【328】 《张载集》,第386页。
1702059607
1702059608 【329】 《宋史·张载传》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此段记述与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略有不同。
1702059609
1702059610 【330】 《横渠先生行状》,《张载集》,第381页。张载思想之形成,与二程的影响当不无关联。据《宋元学案》载:“吕与叔作《行状》,有‘见二程,尽弃其学’之语。伊川语和靖曰:‘表叔平生议论,谓颐兄弟有同处则可,若谓学于颐兄弟,则无是事。顷年属与叔删去之,不谓尚存,几于无忌惮矣。’”(第772页)但此种影响,显然不是具体思想内涵上的,而是某种思想方向上的进一步明确。
1702059611
1702059612 【331】 《张载集》,第4页。
1702059613
1702059614 【332】 《河南程氏文集》卷九载《再答横渠先生书》,曰:“况十八叔大哥皆在京师,相见且请熟议,异日当请闻之。内一事,云已与大哥议而未合者,试以所见言之。”由此可知,张载至京师后,曾与程颢就《正蒙》中的思想有过认真地讨论,而意见不合。见《二程集》,第596页。
1702059615
1702059616 【333】 《正蒙·太和篇》,《张载集》,第8页。
1702059617
1702059618 【334】 《横渠易说》,《张载集》,第182页。
[ 上一页 ]  [ :1.70205956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