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59727e+09
1702059727
1702059728 【390】《正蒙·太和篇》,《张载集》,第9页。
1702059729
1702059730 【391】 《正蒙·乾称篇》,《张载集》,第64页。
1702059731
1702059732 【392】 《正蒙·太和篇》,《张载集》,第9页。
1702059733
1702059734 【393】 《张载集》,第9页。
1702059735
1702059736 【394】【395】 牟宗三:《心体与性体》,第403页。
1702059737
1702059738 【396】 牟宗三:《四因说演讲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1702059739
1702059740 【397】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译后记”,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376页。
1702059741
1702059742 【398】 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第二卷,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296页。
1702059743
1702059744 【399】 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第296页。
1702059745
1702059746 【400】 张载的气本论思想,经由明代气论思想的发展,到王船山那里形成明确的气善论的哲学表达。当然,张载由气本而确立道德价值的路向,与船山并不相同。有关船山的气善论,参见陈来:《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702059747
1702059748 【401】 陈康:《巴曼尼得斯篇译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41页。
1702059749
1702059750 【402】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87页。
1702059751
1702059752 【403】 《正蒙·太和篇》,《张载集》,第7页。
1702059753
1702059754 【404】 《正蒙·太和篇》,《张载集》,第8页。
1702059755
1702059756 【405】 《张载集》,第313页。
1702059757
1702059758 【406】 《正蒙·太和篇》,《张载集》,第10页。张载对物与物之间差异的强调,在《张子语录》的另一段议论中有更为详尽发挥:“人与动植之类已是大分不齐,于其类中又极有不齐。某尝谓天下之物无两个有相似者,虽则一件物亦有阴阳左右。譬之人一身中两手相似,然而有左右,一手之中五指复有长短,直至于毛发之类亦无有一相似。至如同父母之兄弟,不惟其心之不相似,以至声音形状亦莫有同者,以此见直无一同者。”
1702059759
1702059760 【407】 《正蒙·乾称篇》,《张载集》,第63页。
1702059761
1702059762 【408】 《张载集》,第63页。
1702059763
1702059764 【409】 《张载集》,第7页。
1702059765
1702059766 【410】 《张载集》,第66页。
1702059767
1702059768 【411】 《横渠易说·咸》,《张载集》,第125页。
1702059769
1702059770 【412】 《正蒙·至当篇》,《张载集》,第34页。
1702059771
1702059772 【413】 《张载集》,第9页。
1702059773
1702059774 【414】【415】 《张载集》,第9页。
1702059775
1702059776 【416】 《性理拾遗》,《张载集》,第374页。
[ 上一页 ]  [ :1.70205972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