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60677
1702060678
【890】 《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九,第1578页下。
1702060679
1702060680
【891】 《与张敬夫》,《胡宏集》,第134页。
1702060681
1702060682
【892】 《与孙正儒书》,《胡宏集》,第147页。
1702060683
1702060684
【893】 《胡子知言序》,《南轩集》卷十四,第541页上。
1702060685
1702060686
【894】 《祭张荆州文》,《东莱集》卷八,《四库全书》第一一五○册,第73页上。
1702060687
1702060688
【895】 以上并见《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九,第1581页下、1579页。
1702060689
1702060690
【896】 张栻《论语解》、《孟子说》二书,皆成于乾道九年癸巳(1173),故又称《癸巳论语解》、《癸已孟子说》。
1702060691
1702060692
【897】 《癸巳论语解自序》,《丛书集成新编》第十七册,第588页下。
1702060693
1702060694
【898】 《孟子说》卷七,《四库全书》第一九九册,第551页。
1702060695
1702060696
【899】 《孟子说序》,《四库全书》第一九九册,第322页下。
1702060697
1702060698
【900】 《南轩易说序》,《四库全书》第十三册,第626页下。
1702060699
1702060700
【901】 《四库全书》第十三册,第636页。
1702060701
1702060702
【902】 《皇王大纪》卷二:“太极函三为一,始动于子,参之于丑,得三。”《四库全书》第三一三册,第22页上。
1702060703
1702060704
【903】 参见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一卷,华夏出版社,1995年,第169页。
1702060705
1702060706
【904】 《元公周先生濂溪集》,《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8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卷三,第70页下—71页上。
1702060707
1702060708
【905】 《元公周先生濂溪集》卷一,第31页下。
1702060709
1702060710
【906】 《答吴晦叔一》,《南轩集》卷十九,第580页下。
1702060711
1702060712
【907】 《答吴晦叔五》,《南轩集》卷十九,第582页下。
1702060713
1702060714
【908】 《本论上》,《欧阳修全集》,第860页。
1702060715
1702060716
【909】 《元公周先生濂溪集》卷三,第70页上。
1702060717
1702060718
【910】 《元公周先生濂溪集》卷三,第70页。
1702060719
1702060720
【911】 《元公周先生濂溪集》卷一,第32页。
1702060721
1702060722
【912】 《南轩集》卷十八,第570页下—571页上。
1702060723
1702060724
【913】 《答范主簿》,《南轩集》卷二十七,第646页下。
1702060725
1702060726
【914】 《朱子语类》卷一百三,第2606页。
[
上一页 ]
[ :1.7020606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