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62192
以往的宋明理学研究者习惯于将元代理学看做宋代理学与明代心学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必须说,这个印象的形成,主要是明代心学思潮与元代朱陆和会思潮之间的相似性诱使人们产生了某种继承关系的联想。实际上,元代理学是以朱子学为主流,无论在官方还是在民间都是如此,就元代理学家的主观意愿来说,他们是出于对南宋末以来朱子后学的不满而力图纠正其弊,这跟朱熹当年对二程后学感到不满而力图综合地继承北宋理学的情况非常相似。就此而言,元代理学的内在旋律不是离开朱熹,而是要回到朱熹,更准确地说,是开发朱子学中那些尚未被完全发掘的可能性。实际上,整个元代乃至明初,理学都笼罩于朱子学的话语体系之下。
1702062193
1702062194
注 释
1702062195
1702062196
【1】 《元史》卷一八八九,中华书局,1976年,第4314页。
1702062197
1702062198
【2】 《鲁斋学案》,《宋元学案》卷九十,第2995页。
1702062199
1702062200
【3】 《屏山鸣道集说略》,《宋元学案》卷一百,第3326页。
1702062201
1702062202
【4】 《元史》卷一六三,第3823页。
1702062203
1702062204
【5】 详宋德金:《大金覆亡辨》,《史学集刊》2007年第2期。
1702062205
1702062206
【6】 赵秉文:《姬平叔墓表》,《滏水集》卷十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02062207
1702062208
【7】 郝经:《太极书院记》,《陵川集》卷二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02062209
1702062210
【8】 王若虚:《滹南集》卷四四,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02062211
1702062212
【9】 赵秉文:《学道斋记》,《滏水集》卷十三。
1702062213
1702062214
【10】 元好问:《闲闲公碑铬》,《遗山集》卷十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02062215
1702062216
【11】 元好问:《闲闲公碑铬》,《遗山集》卷十七。
1702062217
1702062218
【12】 元好问:《礼部闲闲赵公秉文六十三首》诗前小传,《中州集》卷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02062219
1702062220
【13】【14】 《四库全书总目·滏水集二十卷》。
1702062221
1702062222
【15】 《金史》卷一百一十,中华书局,1975年,第2429页。
1702062223
1702062224
【16】 《屏山鸣道集说略》,《宋元学案》卷一百,第3326页。
1702062225
1702062226
【17】 字之美,壮年1194—1227,《金史》有传。
1702062227
1702062228
【18】 《滏水集》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02062229
1702062230
【19】【20】 《闲闲公碑铭》,《遗山集》卷十七。
1702062231
1702062232
【21】【22】【23】 《归潜志》卷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02062233
1702062234
【24】 《闲闲公碑铭》,《遗山集》卷十七。
1702062235
1702062236
【25】 《归潜志》卷九。
1702062237
1702062238
【26】 《屏山鸣道集说略》,《宋元学案》卷一百,第3319页。
1702062239
1702062240
【27】 《屏山鸣道集说略》,《宋元学案》卷一百,第3326页。
1702062241
[
上一页 ]
[ :1.70206219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