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72403e+09
1702072403 经堂教育的开创者一般认为是陕西咸阳渭南人胡登洲(1522—1597)。他慨叹当时关中伊斯兰教经文匮缺,学者乏人的情况,立志兴学,为伊斯兰教培养人才。他先在自己家中教学,后在清真寺中。学生费用由聚居区内的回民分摊,分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本内容主要是“十三本经”。小学的学习者是儿童,主要学阿拉伯文初步、《古兰经》的一些章节、伊斯兰教基本礼制。中学学习者是成人,主要学伊斯兰教宗教知识,念诵《古兰经》。中学是业余教育,夜校为多,在农村中较盛行。大学则是专为培养寺院的阿訇而设,学员是成人。主要学习阿拉伯语及其语法修辞,《古兰经》及其经注、教法,认主学,哲学等。课本为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经典。课程修完后经过一定仪式即得到阿訇资格。经堂教育最初在西安一地施行,后推展到全国各地。经堂教育在发展中主要分为三派:一是陕西学派,以胡登洲及其初传弟子为代表,讲授内容为“认主学”,所谓“认主”,就是认得真主是天地间唯一主宰,是造化天地万物者,是人的心性所自出。多采用阿拉伯文课本,特点是讲解经文“精而专”。主要传播地为西北、河南、安徽。一是山东学派,以山东济宁人常志美、李永寿为代表,擅长《古兰经》注疏和波斯文经典,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经典兼授。此派特点是“博而熟”,主要传播地是华北、东北地区。一是云南学派,代表人物有马德新、马联元。此二人时代较晚,在清代中晚期至清末。兼有陕西、山东二派之特点。【161】经堂教育开创了中国伊斯兰学者的学派,为汉文著译伊斯兰教著作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伊斯兰教培养了大批职业宗教人才。对中国文化来说更为重要的是,经堂教育的先驱都受过良好的儒家基础教育,精通儒家思想特别是宋明理学,他们对伊斯兰教经典的解释、教义的阐发,糅进了儒家言语和思想。这为此后以儒家思想融合会通伊斯兰教开辟了新的方向,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1702072404
1702072405 明代中期以后,儒家的民间讲学活动十分活跃,书院、讲堂林立,佛教道教热衷于刊印善书、宝卷,民间通俗讲经十分流行。而西方传教士们宣传天主教教义的著作当时也已经出现。耶稣会士罗明坚的《天主实录》、利玛窦的《天主实义》即刊行于万历年间。而明代儒学不重传统经注,以比较顺畅、通俗的语言解释儒家思想,表达研究者个人心得这种形式,占学术界的主流地位。这些都刺激了伊斯兰教学者,唤起他们用汉文著述、宣传伊斯兰教的愿望,摆脱以往教义不彰、教理不讲的局面,让教外人更多地了解伊斯兰教,消除误解和歧视,更好地融入当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社会。汉文著译在中国伊斯兰史上意义巨大,是伊斯兰文化融入中国学术,摆脱对阿拉伯语言文化的依赖,独立地进行学术创造的开始。
1702072406
1702072407 第一个系统地用汉文撰著阐发伊斯兰教哲学思想的人是王岱舆(约1592—1658)【162】。王岱舆,回族,晚年自号“真回老人”,他写的二部重要著作《正教真诠》、《清真大学》与逝世后弟子编定的问答录《希真正答》皆署真回老人。其先天方人,精于天文历算,随天方人入贡至中国,任职钦天监。明太祖时赐居南京,后世为南京人。王岱舆自幼熟读伊斯兰教经籍,长成后又读了大量儒道释之书,博学多识,在江南穆斯林中极受推崇。晚年居住在北京赋闲,与弟子谈经论道以终。与稍后刘智、马注、道咸时期的马德新为回族著名四大宗教著作家。王岱舆开创了用汉文著译伊斯兰著作的新局面,并批驳那种认为汉语是“哈他”(意为“差错”)文字因而不能注释、翻译伊斯兰经旨的理论。【163】此举意义重大,论者谓:
1702072408
1702072409
1702072410 中国儒学史 唯是经文与汉字不相符合,识经典者必不能通汉文,习汉文者又不能知经典。自《正教真诠》出,遂以中土之汉文展天方之奥义。故开卷了然,瀹我心源,发人聋聩。阅其条款,而黄童白叟知所钦遵;览厥遗规,即黑汉村愚亦思所恪守。则圣道藉以阐明,正教赖以表著,有裨于吾教不浅矣。【164】
1702072411
1702072412 对王岱舆用汉文撰述伊斯兰教理,给予高度评价。王岱舆的著作涉及真主的性质,对真主的体认方式,及伊斯兰教的修行诸问题,内容甚为宏大。而这几个方面都有儒学思想参与、融会其中。
1702072413
1702072414 王岱舆从伊斯兰教教义出发,认为宇宙最高本体是真主,真主又称真一,它是唯一的、绝对的、本然的,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根源,王岱舆的几本哲学著作,其着力点皆在阐明真主的性质。如《清真大学》开宗明义即论述“真一”,说:
1702072415
1702072416 原夫成人至要,万善根由,必须首知单另之一乃真主,本与万物无干,而有三品作证,曰本然,曰本分,曰本为。此理不彻,少有讹误,自不系清真人也。是故明心认主,修身宏道,必须始诣清真正教,更期见道明贤。【165】
1702072417
1702072418 此中强调的“单另之一”,即绝对之唯一,不与万法为偶。它无终始,无方所,无可经验之一切表现,他是万事万物的总根源。真主有三个最基本的属性,曰本然、本分,本为。本然者,论其本体之义,强调真主是本然而有,自然而有,非被产生者,它是万物的本原。王岱舆解释“本然”说:
1702072419
1702072420 所谓本然者,原有无始,久远无终,不属阴阳,本无对待。独一至尊,别无一物。无岁月,无方所,无形相,无搀染,无阻碍,无近远,无伴侣,无比肩,无如何,能命有无而不落有无,造化万物而不类万物,绝无比拟。此真主原有之本然也。【166】
1702072421
1702072422 就是说,真主是本体;对此本体,一切述语都是无效的,“说似一物即不中”。本分者,论本体之动静义,强调真主的一切作为皆出自本然,无意志,无目的,无知虑,一切皆出自本然。因此真主之作为是即动即静而又无动无静的,故可以说无作为而万物自然和谐,他说:
1702072423
1702072424 所谓本分者,乃本然之动静,虽长守而浑一,其理显则不同。即真一非干数一,原来一,故始终独一;真有不落有无,原来有,故超然长有;原活不以命,总是活,故无不活;……兹皆本然之动静也。若言其静,机无不显;若言其动,未见其迹。所以动静两称,正于本然为作之间也。须知未有天地之先,真主要显己之原能,遂以其原知,预定当用之万物及诸始终内外,略无余欠,毫无更易,终无一物超其要为知能之外,非以知能束缚万物,万物自不能越尔。【167】
1702072425
1702072426 真主本无所谓作为,本无所谓知能,但万物皆出自真主,似真主有作为、有知能。而真主产生万物是本然的,自然的,故亦可说无产生。无产生而产生,其动静可谓“前定之动静”。本为者,论本体之作为义,强调真主与万物,一而二,二而一,真主即万物,无形即有形。万物天然地、本然地包蕴于真主之中,自然地从真主中显发为万物。王岱舆说:
1702072427
1702072428 所谓本为者,乃其单另之余,总具无形之妙,是为能有。譬之墨池,虽万灵之精粹,天地之文章,莫不赖于此有。然后以代理之笔,始发其所蕴之理。但未发之时,其与真一不即不离,分之不开,合之有别。中藏保养之机,已显任凭之兆,唯主知见。兹乃真主本为之境界也。【168】
1702072429
1702072430 真主是超越众有之绝对,此其单另义;但单另不碍其显发为万物。此即无形中有有形。有形无形,非一非多。一时内含有保养万物之机,多时唯见一真主之显发。而真主之显发万物,乃其应运而生,非别有主持分剂者。此即本为。本为者,本体之为,本然而为。
1702072431
1702072432 王岱舆的哲学思想中有一重要概念,即数一。数一者,从真主中产生的宇宙万有之总和、概括。数者,可以称量之数目;一者,总体、总括之义。数一即可以称量的万有之总体。它与真一不同。真一是本体,数一是总体;真一是能生者,数一是被生者;真一与万物本无所谓能生与被生,彰显的是主宰义、原有义、本始义,数一与万物是实际的产生者与被产生者的关系,彰显的是开端义、始有义、总体义。如果用哲学用语来区分的话,真一属本体论范畴,数一属宇宙论范畴。从本体无所不包说,真一可包数一,数一是真一所产生。从宗教的信仰与实证方面说,真一属信仰对象,数一属体证对象。王岱舆论数一说:
1702072433
1702072434 所谓数一者,乃一本万殊,即能有之首端。其称亦不同,曰首仆,曰元勋,曰钦差,曰代理,曰大笔,曰太始,曰性海,曰人极,曰大父,曰道源,曰大本,曰光明,曰灵根,曰至圣。名虽各异,其理本一。自能有之中,承命而显,此为万物本原而载万理,斯为无极。【169】
1702072435
1702072436 此众多对数一的描述语,其实突出的是三点,一是它的初始、最先,一是它的代理、承命,一是它的终极标准。就是说,数一是承真一之命,代真一行使其创生万物的职能。因为真一一切不可言说,不可思议,必有一替代物作为真一的化身而为能言说能思议之事。因为数一是真一的化身,故它最先、最初始。又因为它是真一的化身,代真一行权,它本身必是最正确、最光明而无所不包的。所以数一是既存在既价值的。如性海、人极、道源、至圣等皆表其价值性。
1702072437
1702072438 王岱舆也用三种品性描述数一:元勋、代理、代书。元勋表其总括性:
1702072439
1702072440 所谓元勋者,乃至圣之通称,性命之大源。若海纳众流,何尝满溢;灌及万川,未尝消耗;无彼无此,保合太和,是为诸有之种子。彼所谓“众妙之门”、“无名天地之始”者,即此。斯代真主保养之本然也。【170】
1702072441
1702072442 以上“性海”者,释家语;“保合太和”者,《易传》语;“众妙之门”、“无名天地之始”者,《老子》语。王岱舆用它们来说明数一为一大总括体,为万物之所从出。同时表明,王岱舆欲用儒家、释家、道家之语来解释伊斯兰教之名词。他自觉地把中国伊斯兰教哲学,纳入中国文化中,使它既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又是整个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还表明,王岱舆是置伊斯兰文化于儒道释之上的,性海、保合太和、众妙之门这些形容儒道释最高本体的概念,只能与真主的化身、真主的派生物“数一”齐等,尚不能同真主比肩。
1702072443
1702072444 代理表明数一之纯粹性,与代真一行权这种品格。王岱舆说:
1702072445
1702072446 所谓代理者,乃阐发万灵性原纯粹,气本轻清,非干色有,人类、天仙、神鬼之本来,天地万物之所以皆始是时,莫不由其命令,是为发露,此代真主作为之动静,若能命有无、生死、贵贱、安危、得失之类是也。【171】
1702072447
1702072448 此中说数一是真主的代理者,它本身是纯粹的,非具体事物,但它有动静之功能,能令万物从它中显发、开始。因为真主是超绝对待,常守其本一的。必有一代理者执行真主之动静。而“气本轻清”,乃汉代人描述天道之语。王岱舆用此语,似指数一也可视之为气,用以说明它的物质性,而与真一之无物质性相区别,但它是尚未表现为具体事物的原初物质。
1702072449
1702072450 代书表明数一之必表现为具体事物。代者代理;书者书写为有形象之物,取伊斯兰教经典中“能有之砚池,载其恩威;无极之亲笔,显诸性命”之语。能有者真一,太极者,数一。意思是真一只能借数一来表现。王岱舆说:
1702072451
1702072452 所谓代书者,乃精粹之余,自然发露于外。名亦不一,曰数一之用,曰万形之纲,曰天地根,曰万物母,曰代书,曰象海,斯为太极。当此之际,气盛而理微,彼所以“有名万物之母”者,即此。太极化而为阴阳,统而言之乃天地,析而言之为日月星辰,土水火气。阴阳化而为万形。……兹代真主作为之境界,纯乎动者也,故曰“首仆”,曰“钦差”。【172】
[ 上一页 ]  [ :1.70207240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