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76957
[67]王鸣盛:《尚书后案》卷首,《尚书后案序》,《清经解清经解续编》第三册,第3163页。
1702076958
1702076959
[68]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三十五,《答王西庄书》,《四部丛刊初编本》,第342页。
1702076960
1702076961
[69]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七,《答问四》,第60页。
1702076962
1702076963
[70]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八,《答问五》,第72页。
1702076964
1702076965
[71]章学诚撰,叶英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卷一,《内篇上·易教》上,第1页。
1702076966
1702076967
[72]参见漆永祥:《乾嘉考据学研究》,第三章《乾嘉考据学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1702076968
1702076969
[73]惠栋:《松崖文抄》卷一,《九经古义述首》,《东吴三惠诗文集》,第300页。
1702076970
1702076971
[74]戴震:《东原文集》卷三,《六书论序》,《戴震全书》第六册,第294页。
1702076972
1702076973
[75]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二十四,《小学考序》,第220页。
1702076974
1702076975
[76]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十一,《答问》八,第105页。
1702076976
1702076977
[77]凌廷堪:《校礼堂文集》卷二十六,《礼经释例序》,第241页。
1702076978
1702076979
[78]江藩:《经解入门》卷六,“体例不可不熟”第四十六。
1702076980
1702076981
[79]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二十四,《二史考异序》,第228页。
1702076982
1702076983
[80]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卷九,《邵学士家传》,《洪亮吉集》第1册,第192页。
1702076984
1702076985
[81]阮元:《揅经室集自序》,《揅经室集》,第1页。
1702076986
1702076987
[82]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陈奂引段氏语。
1702076988
1702076989
[83]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九,《答问》六,第81页。
1702076990
1702076991
[84]刘盼遂:《高邮王氏父子年谱》,乾隆五十二年四十四岁条,《高邮王氏遗书》本,第52页。
1702076992
1702076993
[85]钱穆:《中国学术通义》,台北学生书局,1984年,第12页。
1702076994
1702076995
[86]徐复观:《中国经学史的基础》,台北学生书局,1982年,第51页。
1702076996
1702076997
[87]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冯友兰注意到这一点,参见《中国哲学史》下卷“清代道学继续”章。当代学者也开始关注义理学,并出版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参见台湾学者所编《清代义理学》等。
1702076998
1702076999
[88]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卷首,第6页。
1702077000
1702077001
[89]龚自珍:《定庵文集外编》卷三,《与江子屏笺》。《龚自珍全集》第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347页。
1702077002
1702077003
[90]方东树:《汉学商兑》卷中之上,第276页。
1702077004
1702077005
[91]方东树:《汉学商兑》卷下,第385—386页。
1702077006
[
上一页 ]
[ :1.7020769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