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82188e+09
1702082188
1702082189 〔51〕 陆宝千:《清代思想史》,第八章《晚清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35页。
1702082190
1702082191 〔52〕 韩立君:《简评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3卷第1期,第101—103页。
1702082192
1702082193 〔53〕 叶兴艺:《曾国藩与“西学东渐”》,《21世纪》2003年第3期,第48—49页。
1702082194
1702082195 〔54〕 程志华:《晚清理学狭小范域的丰富和拓展》,《哲学研究》2005年第8期,第38—42页。
1702082196
1702082197 〔55〕 朱东安:《曾国藩的洋务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船山学刊》1996年第2期,第191—205页。
1702082198
1702082199 〔56〕 《曾国藩全集·奏稿》,岳麓书社,1987年,第1271—1272页。
1702082200
1702082201 〔57〕 曹建英:《试论曾国藩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及其后果》,《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4月第15卷第2期,第52—55页。
1702082202
1702082203 〔58〕 熊吕茂、肖高华:《论曾国藩传统文化观向近代文化观的演变》,《文史博览》2005年Z1期,第87—89页。
1702082204
1702082205 〔59〕 叶兴艺:《曾国藩与“西学东渐”》,《21世纪》2003年第3期,第48—49页。
1702082206
1702082207 〔60〕 王扬宗:《上海格致书院的一份译书清单》,《中国科技史杂志》2006年第1期,第54—60页。
1702082208
1702082209 〔61〕 郝秉键:《晚清民间知识分子的西学观》,《清史研究》2006年8月第3期,第77—87页。
1702082210
1702082211 〔62〕 冯会明:《试论曾国藩对“西学东渐”的贡献》,《上饶师专学报》1995年8月第15卷第3期,第86—90页。
1702082212
1702082213 〔63〕 童远忠:《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文化的认识》,《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12月第13卷第4期,第56—59页。
1702082214
1702082215 〔64〕 熊吕茂、肖高华:《论曾国藩传统文化观向近代文化观的演变》,《文史博览》2005年Z1期,第87—89页。
1702082216
1702082217 〔65〕 蒋广学:《曾国藩:近代中国政治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奠基者》,《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第199—205页。
1702082218
1702082219 〔66〕 曹建英:《试论曾国藩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及其后果》,《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4月第15卷第2期,第52—55页。
1702082220
1702082221 〔67〕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书》,《严复集》第三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558—559页。
1702082222
1702082223 〔68〕 冯契主编:《哲学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第117页。
1702082224
1702082225 〔69〕 胡绳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第1229页。
1702082226
1702082227 〔70〕 《曾国藩全集·诗文》,第277—278页。
1702082228
1702082229 〔71〕 王船山:《读通鉴论·宋文帝》,《读通鉴论》(中册),中华书局,1975年,第429页。
1702082230
1702082231 〔72〕 王船山:《读通鉴论·东晋成帝》,《读通鉴论》(中册),第352页。
1702082232
1702082233 〔73〕 《孟子·公孙丑下》。
1702082234
1702082235 〔74〕 《孟子·滕文公下》。
1702082236
1702082237 〔75〕 《孟子·滕文公下》。
[ 上一页 ]  [ :1.7020821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