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84949
1702084950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有《章太炎剖析》一文,视章太炎与谭嗣同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真正具有哲学上的思辨兴趣和独特性,企图综合古今中外铸冶严格意义上的哲学体系”的仅有的两人。〔209〕并将章太炎的哲学体系判定为“援西入中”:“但正如章在道德问题上由幸福论走向反幸福论的康德一样,他在哲学上也是由休谟的怀疑论走到康德的先验论,再归宿于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佛学唯识宗。”〔210〕此处没有判章氏为“援西入儒”,但判其为“援西入中”。
1702084951
1702084952
总之章氏处理儒、西关系之格式,是“援西入儒”,至少是“援西入中”,此非为著者一人之私见,乃系很多学者之共同认识,只是他们没有明确表出而已。
1702084953
1702084954
〔1〕 《章太炎全集》(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92—293页。
1702084955
1702084956
〔2〕 《章太炎全集》(一),第243页。
1702084957
1702084958
〔3〕 《章太炎全集》(一),第243页。
1702084959
1702084960
〔4〕 《章太炎全集》(一),第244页。
1702084961
1702084962
〔5〕 《章太炎全集》(一),第244页。
1702084963
1702084964
〔6〕 《章太炎全集》(一),第245页。
1702084965
1702084966
〔7〕 《章太炎全集》(一),第245页。
1702084967
1702084968
〔8〕 《章太炎全集》(一),第245页。
1702084969
1702084970
〔9〕 《章太炎全集》(一),第246页。
1702084971
1702084972
〔10〕 《章太炎全集》(一),第246页。
1702084973
1702084974
〔11〕 《章太炎全集》(一),第246页。
1702084975
1702084976
〔12〕 《章太炎全集》(一),第246页。
1702084977
1702084978
〔13〕 《章太炎全集》(一),第247页。
1702084979
1702084980
〔14〕 《章太炎全集》(一),第247页。
1702084981
1702084982
〔15〕 《章太炎全集》(一),第247—248页。
1702084983
1702084984
〔16〕 《章太炎全集》(一),第248页。
1702084985
1702084986
〔17〕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中华书局,2009年,第494页。
1702084987
1702084988
〔18〕 《章太炎全集》(一),第248—249页。
1702084989
1702084990
〔19〕 《诸子集成》第七册,上海书店影印出版,1986年,第25页。
1702084991
1702084992
〔20〕 《章太炎全集》(一),第249—250页。
1702084993
1702084994
〔21〕 《章太炎全集》(一),第250页。
1702084995
1702084996
〔22〕 《诸子集成》第七册,第19页。
1702084997
1702084998
〔23〕 《章太炎全集》(一),第250页。
[
上一页 ]
[ :1.7020849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