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85584e+09
1702085584
1702085585 “……我国民能担历尔许艰瘁,自扩大其民族而完成之,就事业本身论,其为一种大成功,固甚易明。究竟此种事业在人类史上有价值否耶?质言之,对于人类全体进化之贡献能认为一种成功否耶?吾敢直答曰:然也!人类进化大势,皆由分而趋合,我国民已将全人类四分之一合为一体,为将来大同世界预筑一极强之基础,其价值一也。凡大事业必由大国民创造,取精用宏,理有固然,征诸史迹,未始或忒。我国民植基既广厚,将来发摅必洪大,其价值二也。夫豫章之木,生七年而后可识,及其参天蔽日,则大厦需梁栋,舍是无择矣。我国民在世界人类史上之地位,正此类也。”〔90〕中华民族五千年“孳孳矻矻”之奋斗,竟将全球人类之四分之一抟为一体,屹立于东方而不倒,这本身就是“本国文化”对于人类之无上贡献。中国而外,还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做到这一点。
1702085586
1702085587 《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云:“原来一个国家被外来民族征服,也是从前历史上常有之事。因为凡文化较高的民族,一定是安土重迁,流于靡弱,碰着外来游牧慓悍的民族,很容易被他蹂躏。所以二三千年世界各文明国,没有哪一国不经过这种苦头。但结果这民族站得住或站不住,就要看民族自觉心的强弱何如。所谓自觉心,最要紧的是觉得自己是‘整个的国民’,永远不可分裂,不可磨灭。例如犹太人是整个却不是国民,罗马人是国民却不是整个,印度人既不是国民更不是整个了。所以这些国从前虽然文化灿烂,一被外族征服,便很难爬得转来。
1702085588
1702085589 “讲到我们中国,这种苦头真算喫得彀受了。自五胡乱华以后,跟着什么北魏咧,北齐咧,北周咧,辽咧,金咧,把我们文化发祥的中原,闹得稀烂。后来蒙古、满洲,更了不得,整个的中国完全被他活吞了。虽然如此,我们到底把他们撵了出去,四五千年前祖宗留下来这分家产,毕竟还在倃们手里。诸君别要把这件事情看得很容易啊!请放眼一看,世界上和我们平辈的国家,如今都往哪里去了?现在赫赫有名的国家都是比我们晚了好几辈,我们好像长生不老的寿星公,活了几千年,经过千灾百难,如今还是和小孩子一样,万事都带几分幼稚态度。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自觉,觉得我们这一族人像同胞兄弟一般,拿快利的刀也分不开。又觉得我们这一族人在人类全体中关系极大,把我们的文化维持扩大一分,就是人类幸福扩大一分。这种观念,任凭别人说我们是保守也罢,说我们是骄慢也罢,总之我们断断乎不肯自己看轻了自己,确信我们是世界人类的优秀分子,不能屈服在别的民族底下。这便是我们几千年来能彀自立的根本精神。”〔91〕自信“是世界人类的优秀分子”,自信“不能屈服在别的民族底下”,这种民族自信心,过去中国人是不曾丢掉的。现在中国人也不该丢掉。
1702085590
1702085591 总之梁任公学术思想有分期,但对“本民族”之尊敬没有分期,对“本国”之尊敬没有分期,对“本国文化”之尊敬没有分期,对“本国历史”之尊敬没有分期。吾人左征右引,不厌其繁,目的只在告知当今为学者,尊敬“本国文化”乃是“中国学者”起码之良知。于“本国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乃是“国际惯例”,既非保守,亦非骄慢。
1702085592
1702085593 第五节 梁启超思想之评价
1702085594
1702085595 张昭君《儒学与梁启超文化思想的演进》一文,评梁任公云:“他从文化的传承性来看待儒家文化,避免了近代化所带来的文化认同危机,纠正了五四‘全盘反传统’的偏差,这与现代新儒家可谓异曲同工。”〔92〕台湾学者黄克武《梁启超与儒家传统:以清末王学为中心之考察》亦云:“对任公而言,儒家的道德信念,与佛学、墨学、西方科学,以及康德所代表西方伦理哲学的传统,可以融洽地结合在一起,并帮助人们接受进取冒险、权利、自由、自治、进步、合群、尚武等新价值,培育出新时代所需要的新国民。这一思路影响到现代新儒家,并开创出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性如何接轨的严肃议题。”〔93〕
1702085596
1702085597 一谓任公儒学与现代新儒家“异曲同工”,一谓任公儒学“影响到现代新儒家”,总之都强调任公与“现代新儒家”之关联与相似性。但却忽略了任公与“现代新儒家”最根本的一点区别,就是任公所说之“第四步”(本文称之为“第三步”)——以儒化西、以中化西:“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94〕“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现代新儒家是有的;“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现代新儒家是有的;“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现代新儒家也是有的;唯独最后一步,现代新儒家没有。
1702085598
1702085599 换言之,“以西化儒”,为梁任公与现代新儒家所共有;“儒西并尊”,为梁任公与现代新儒家所共有;然“以儒化西”,却是梁任公所独有的。现代新儒学致力于从儒学中“开出”民主与科学,力争“中学”上齐于“西学”,顶多就是一个“儒西并尊”之立场,哪里有梁任公“以儒化西”之气魄?从这个意义上说,梁任公与现代新儒学不是“异曲同工”,而是“异曲异工”;也不是“影响”,而是“超越”,超越现代新儒家之视野,还“中华文明”一个公道。
1702085600
1702085601 去世前两年,梁任公讲演《儒家哲学》(1927),其中之思想也可算得是任公之“晚年定论”了。这“晚年定论”说:“为什么要研究儒家道术,这个问题,本来可以不问。因为一派很有名学说,当然值得研究,我们从而研究之,那本不成问题。不过近来有许多新奇偏激的议论,在社会上渐渐有了势力,所以一般人对于儒家哲学异常怀疑,青年脑筋中充满了一种反常的思想。如所谓‘专打孔家店’,‘线装书应当抛在茅坑里三千年’等等。此种议论,原来可比得一种剧烈性的药品,……所以那些奇论,我也承认他们有相当的功用。但要知道,药到底是药,不能拿来当饭吃,若因为这种议论新奇可喜,便根本把儒家道术的价值抹煞,那便不是求真求善的态度了。现在社会上既然有了这种议论,而且很占些势力,所以应当格外仔细考察一回。”〔95〕梁任公一生最重要贡献之一,是阻止各种“新奇偏激”议论之大爆发,阻止各种“反常”思想之大爆发,阻止“五四”以降“全盘反传统”之大爆发。在这一点上,现代新儒家有同样之使命感,但缺乏梁任公那样的力度与高度。
1702085602
1702085603 李泽厚把评论之重心放到梁任公思想之第一步,认为其思想之最大贡献是出现在1903年“美游”前:“因为本文认为,梁启超上述戊戌时期的功劳,并非他在历史上的主要业绩。我仍然坚持二十年前的一个论点,即:‘《时务报》时期,梁氏的政论已风闻一时,在变法运动中起了重要的宣传作用。但梁氏所以更加出名,对中国知识分子影响更大,却主要还是戊戌政变后到1903年前梁氏在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撰写了一系列介绍、鼓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文化道德思想的文章的原故。’……梁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我以为,主要应根据这一阶段来判定。1898年至1903年是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启蒙宣传家的黄金时期,是他一生中最有群众影响,起了最好客观作用的时期。时间虽极短,但非常重要。……这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启蒙宣传工作是如此不可抹杀,它几乎抵消了梁一生的错误和罪过而有余,因为后者在当时历史上所起的消极作用比不上前者的客观积极作用。”〔96〕而这个阶段之核心,是引进“一整套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思想”〔97〕,让中国人“从封建文化与资产阶级文化这种对比映照中”,“更感自己民族的落后”,“更强烈地燃烧起救国和革命的热情”〔98〕。
1702085604
1702085605 1903年“美游”之前,属于本书所说之“第一步”,是梁任公思想中“以西化儒”、“以西化中”之阶段。李著认为这个阶段最重要,功劳最大,可以“抵消”其“一生的错误和罪过而有余”。这意味着李著认为第二步之“儒西并尊”、“中西并尊”是不重要的,甚至是“错误和罪过”;第三步之“以儒化西”、“以中化西”更是不重要的,更是“错误和罪过”。此种评价就跟本书之评价大有不同:本书以为梁任公之思想“第三步”比“第二步”重要,“第二步”比“第一步”重要;贯穿三步之“一根主线”,始终重要。换言之,“以儒(中)化西”最重要,“儒(中)西并重”次之,“以西化儒(中)”最不重要;而贯穿三步之对于“本国文化”之尊敬,则始终重要,不仅是“中国学者”之起码良心,亦是任何国学者之起码良心。
1702085606
1702085607 〔1〕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节录》,《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二十三》,中华书局,1989年,第37页。
1702085608
1702085609 〔2〕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节录》,《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二十三》,第37页。
1702085610
1702085611 〔3〕 温克勤:《浅谈梁启超的儒学研究》,《道德与文明》1999年第1期,第27—30页。
1702085612
1702085613 〔4〕 黄克武:《梁启超与儒家传统:以清末王学为中心之考察》,《历史教学》2004年第3期,第18—23页。
1702085614
1702085615 〔5〕 梁启超:《变法通议》,《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第8页。
1702085616
1702085617 〔6〕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第6—7页。
1702085618
1702085619 〔7〕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第94—95页。
1702085620
1702085621 〔8〕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第95页。
1702085622
1702085623 〔9〕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第4页。
1702085624
1702085625 〔10〕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第4页。
1702085626
1702085627 〔11〕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第4—5页。
1702085628
1702085629 〔12〕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第7页。
1702085630
1702085631 〔13〕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第11页。
1702085632
1702085633 〔14〕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第55—56页。
[ 上一页 ]  [ :1.70208558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