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86768e+09
1702086768
1702086769 (40)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第235页。
1702086770
1702086771 (41)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第232页。
1702086772
1702086773 (42)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第233页。
1702086774
1702086775 (43)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第228页。
1702086776
1702086777 (44)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第178页。
1702086778
1702086779 (45)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第165页。
1702086780
1702086781 (46) 陈独秀:《答佩剑青年(孔教)》,《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第281页。
1702086782
1702086783 (47) 陈独秀:《孔子与中国》,第229页。
1702086784
1702086785 (48)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第442—443页。
1702086786
1702086787 (49) 蔡元培:《对于送旧迎新二图之感想》,《蔡元培全集》,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二卷,第463页。
1702086788
1702086789 (50) 蔡元培:《对于送旧迎新二图之感想》,第464页。
1702086790
1702086791 (51) 陈独秀:《袁世凯复活》,《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第238页。
1702086792
1702086793 (52) 陈独秀:《袁世凯复活》,第239—240页。
1702086794
1702086795 (53)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第391页。
1702086796
1702086797 (54)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第393页。
1702086798
1702086799 (55) 〔美〕基辛:《文化·社会·个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2页。
1702086800
1702086801 (56) 〔美〕基辛:《文化·社会·个人》,第35页。
1702086802
1702086803
1702086804
1702086805
1702086806 中国儒学史 [:1702022524]
1702086807 中国儒学史 第二章 梁漱溟的儒学思想
1702086808
1702086809 中国儒学史 [:1702022525]
1702086810 第一节 由佛入儒、儒佛并重的思想历程
1702086811
1702086812 梁漱溟(1892—1988),父济,字巨川,在清王朝内阁任职,民国七年(1918),旧历十月十日,在其六十寿辰前三天的凌晨,一人出门,在积水潭投水,殉清而死,临死前撰文《敬告世人书》。梁父殉清而死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新青年》杂志曾专门就此事展开讨论。陈独秀、陶孟和、李大钊、胡适等都写过文章讨论此事。社会上也有一种看法,认为殉清不足道,但以身殉道的精神,不应全盘否定。
1702086813
1702086814 梁漱溟从小受过传统教育,也进过新式学堂,终其一生未进过大学,也未出洋留学,只是个中学教育程度。
1702086815
1702086816 梁十四岁进入中学之后,便有一股向上之心驱使他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为了什么;二是社会问题,亦即是中国问题,中国向何处去,这两个问题是互相关联的。他的一生八十余年的主要精力可以说都用在这两个问题上。
1702086817
[ 上一页 ]  [ :1.70208676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