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88728e+09
1702088728
1702088729 (112) 贺麟:《时空与超时空》,《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第151页。
1702088730
1702088731 (113) 贺麟:《近代唯心论简释》,第249页。
1702088732
1702088733 (114) 参见贺麟:《文化与人生》,第304—305页。
1702088734
1702088735 (115) 贺麟:《文化与人生》,第304—305页。
1702088736
1702088737 (116) 贺麟:《文化与人生》,第305页。
1702088738
1702088739 (117) 贺麟:《文化与人生·序言》。
1702088740
1702088741 (118) 贺麟:《儒家思想的新开展》,《文化与人生》,第8页。
1702088742
1702088743 (119) 贺麟:《儒家思想的新开展》,第8页。
1702088744
1702088745 (120) 贺麟:《西洋近代人生哲学的趋势》,《文化与人生》,第314页。
1702088746
1702088747 (121) 贺麟:《文化的体和用》,《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第350页。
1702088748
1702088749 (122) 贺麟:《文化的体和用》,第350页。
1702088750
1702088751 (123) 贺麟:《认识西洋文化的新努力》,《文化与人生》,第310页。
1702088752
1702088753 (124) 贺麟:《儒家思想的新开展》,第8—9页。
1702088754
1702088755 (125) 贺麟:《五伦观念的新检讨》,《文化与人生》,第56页。
1702088756
1702088757 (126) 贺麟:《认识西洋文化的新努力》,《文化与人生》,第310—311页。
1702088758
1702088759 (127) 贺麟:《文化的体和用》,《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第352—353页。
1702088760
1702088761 (128) 贺麟:《认识西洋文化的新努力》,《文化与人生》,第305页。
1702088762
1702088763 (129) 贺麟:《认识西洋文化的新努力》,《文化与人生》,第305页。
1702088764
1702088765
1702088766
1702088767
1702088768 中国儒学史 [:1702022546]
1702088769 中国儒学史 第六章 方东美的儒家思想
1702088770
1702088771 中国儒学史 [:1702022547]
1702088772 第一节 生平及思想历程
1702088773
1702088774 方东美名珣,字东美,1899年农历二月初九生于安徽省桐城县。
1702088775
1702088776 桐城是清朝前期“桐城派”的发源地,其创始人方苞便是桐城人。方苞提出了以程朱理学为内核,以《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及唐宋八大家古文为正统,以服务于当代政治为目的,在文章体格和作法上又有细致讲求的系统化的古文理论。此一理论的核心概念即是他所谓的“义法”。此中所说的“义”主要指文章的意旨、论断与褒贬。“法”主要指文章的布局、章法与文辞。所谓“义法”实质是说要将文章的思想与其表达方式统一起来。所以他接着指出:“若古文则本经术而依于事物之理”(《答申谦居书》)但在这两者中,“义”又似乎显得更为重要。所说的“经术”就是儒家经典。上面引文的意思是说有必要依据儒家经典的义理来叙事论理,如此才可论说古文的“义法”。儒家的经典是文章思想的源头。方苞主要是站在儒家思想的立场论说古文的优劣。如他说:“盖古文所从来远矣,六经、《语》、《孟》,其根源也。得其枝流而义法最精者,莫如《左传》、《史记》,……其次《公羊》、《穀梁传》,两汉书、疏及唐宋八大家之文。”(《古文约选序例》)至于唐宋八大家,在他看来尚有不够精熟之处,即这些古文大家如柳宗元、苏氏父子等人的经学根底就很差,欧阳修虽有所进步,但也显粗浅。(《答申谦居书》)他虽然很重视“义”,但也强调必须将“义”、“法”两者统合起来。但在这两者之间显然“义”或儒家思想是主要的,是文章的精神或灵魂。通过上面的简单叙述,我们知道方苞强调文章要以儒家思想为其思想宗旨。可以说,方苞的上述思想为桐城派散文特色奠立了基础。在方苞与桐城派其他人物如刘大櫆、姚鼐等的努力下,桐城派逐渐成为了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最为广泛的宗派,其影响一直延续到民国。(1)综观桐城派的发展,我们可以看见方苞是最为重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即儒家思想的。
1702088777
[ 上一页 ]  [ :1.70208872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