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93886
复见天地心:儒家再临的蕴意与道路 附录 儒家当代婚礼仪式——保真与从时的尝试
1702093887
1702093888
说明:这是本书作者为其子结婚设计的儒家婚礼仪式,于庚寅年(公元2010年)举办,效果不错。它的特点是:一方面依据《仪礼》、《礼记》,特别是《朱子家礼》中记载的儒家古代婚礼,另一方面则为了适应当代人的实际生活境况而做出必要的简化和调整。力求保持住儒家婚礼的内在精神,也就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礼记·昏义》);换言之,上尊“天地亲君师”,下启“夫妻子女胤”,呼应阴阳生生时化,顺理家庭亲情伦理,既喜庆亲和,又神圣庄重、渊源有自。通过场地的布置、庆联的文字、音乐的选择、服装的配合,以及“祭神迎娶”、“祭神被迎娶”、“亲迎”、“告拜”、“礼成”等仪式环节,力求将儒家婚礼的精神曲折周致地层层展示和实现于当场。
1702093889
1702093890
此设计仅仅是尝试,还望同仁及行家赐教,以便改进。
1702093891
1702093892
宗旨:以儒为本[1],适中大方,敬慎正信[2],喜庆高雅。
1702093893
1702093894
时间:傍晚时分开始,因古时的婚礼都在“昏”(黄昏入夜时)。
1702093895
1702093896
婚礼程序
1702093897
1702093898
一、先导
1702093899
1702093900
堂前背景:中间贴大红双喜字,两边贴对联是:
1702093901
1702093902
“天地亲君师[3],恩重源长;夫妻子女胤,情深意厚。
1702093903
1702093904
橫批:(待定。可暗喻新郎新娘名字)”。
1702093905
1702093906
[后面拜天地和拜孔子(师)即面向此对联的上联。]
1702093907
1702093908
男方父母在礼堂门口欢迎来宾;
1702093909
1702093910
来宾入席就位;
1702093911
1702093912
双方父母入席;新郎新娘各随其父母入席[新郎父母的席桌在所有桌席的前边右侧(由于下面仪式中,新郎新娘要拜“天地”“师”的右联,所以此席只能在进门后的右侧),新娘父母的席桌在所有桌席的前边左侧]。
1702093913
1702093914
二、入场
1702093915
1702093916
主持人宣布婚礼仪式开始(放音响代鞭炮,并奏一曲儒家乐曲,比如《宣圣颂》、《大婚颂》等);
1702093917
1702093918
主持人重点介绍在场的家庭和来宾。
1702093919
1702093920
主持人请新郎和新娘的父母离开桌席,各自就礼仪之位。新郎父母坐在全部桌席的前方右边或北侧(此仪式所举行的礼堂门朝东,故有此方向;不同朝向的举办场地当有相应的变通),坐北朝南;新娘父母坐在前方右边或南侧,坐南朝北。
1702093921
1702093922
主持人请新郎及男从者(古代称“从者”、“御”,现代从俗称为“伴郎”)[4]离开各自桌席,在新郎父母身后站好。
1702093923
1702093924
主持人请新娘及女从者(古代又称“媵”[5],今称“伴娘”)[6]离开各自桌席,在新娘父母身后站好。
1702093925
1702093926
三、迎娶
1702093927
1702093928
主持人先宣布新娘新郎姓名及身份。然后通告他们婚礼的前边步骤(按古礼是“议婚—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等),已经以当代方式完成,某时之前已经举办了订婚礼。然后,宣布以下的“迎娶式”(内含新郎、新娘父母各自命子女“祭神迎娶/被迎娶”、“亲迎式”)、“告拜式”、“礼成式”等正式开始。
1702093929
1702093930
迎娶式的具体做法是:
1702093931
1702093932
1. 新郎父母命子祭神迎娶
1702093933
1702093934
主持人请新郎父母“命子醮(jiào祭拜)神迎娶”。
1702093935
[
上一页 ]
[ :1.7020938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