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01593e+09
1702101593 冉有到了鲁国以后,不久就立了功。因为这时吴国联合鲁国去打齐国,齐军侵入了鲁国。鲁国的三家贵族最初都不肯抵抗。经过冉有的劝说,季康子才出了兵。其他两家贵族也才出了兵,但是交战的结果,却只有冉有统率的季家这一支兵打了胜仗。(5)
1702101594
1702101595 季康子于是问冉有道:“你的军事才能,是学来的呢还是生就的呢?”
1702101596
1702101597 冉有看见机会到了,便说:“从孔子那里学的。”
1702101598
1702101599 季康子又问:“孔子是怎样的人呢?”
1702101600
1702101601 冉有便答:“他是这样的人,任用了他,一定有成就;有了成就,对老百姓一定有好处。连鬼神也找不出他的岔儿。可是如果不合他的意,就是封给他两万五千户人家,他也看不上眼。”
1702101602
1702101603 季康子说:“那么,我想请他来,可以么?”
1702101604
1702101605 冉有说:“可以是可以。但是千万不要再听小人的坏话,又冷淡他,就是了。”(6)
1702101606
1702101607 于是季康子派了(7)公华、公宾、公林三位代表,又带了重礼,来迎孔子回国。
1702101608
1702101609 这时是公元前484年,孔子已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了。他离开鲁国后在各地过了十四年的漂泊生活。在这十四年中,孔子增加了许多经验、知识,他也接触了一些和自己见解迥然不同的人物,这就使他的眼界更广阔,观察事物的能力更深刻了。
1702101610
1702101611 (1)见《论语·子路》篇,第三章,及《论语·雍也》篇,第二十五章。
1702101612
1702101613 (2)见《左传》哀公七年。鲁对子贡系临时借用的,观冉有返鲁时子贡仍在孔子侧可知。
1702101614
1702101615 (3)见《左传》哀公八年。
1702101616
1702101617 (4)见《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三章。唯《论语》作“在陈”,《史记·孔子世家》中两次提到这样的话,亦都编入孔子在陈时,兹据崔述说移此。
1702101618
1702101619 (5)见《左传》哀公十一年。
1702101620
1702101621 (6)见《史记·孔子世家》。
1702101622
1702101623 (7)《史记·孔子世家》作“逐公华、公宾、公林”,据日本泷川资言考证,“逐”当作“使”。
1702101624
1702101625
1702101626
1702101627
1702101628 孔子的故事(全彩美绘本) [:1702100378]
1702101629 孔子的故事(全彩美绘本) 二四 孔子归鲁后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态度
1702101630
1702101631 经过了十四年的奔波,孔子又回到家乡来了。
1702101632
1702101633 当他回味起这许多年来的经历的时候,他不能不想到那些时的精力实在浪费得可惜;他不能不发觉到真正能实现或想实现他的政治主张的国君,实际上可说是不存在的。当他重新咀嚼他在路上遇见的那些和自己主张不同的人物所说的话时,他不能不觉得还是这些人对他有些温暖,有些助益,而他在宫廷里是被当做可笑的对象的。因此,将近七十岁的孔子对自己的政治生活已比较看淡了,他觉得他不朽的事业还是文化教育。这也就是孔子晚年的主要生活。同时在政治见解上,他这时也有面貌一新的光景了。
1702101634
1702101635 当他刚回鲁国的时候,鲁哀公曾向他请教政治的大道理。他说:“任用好人就是了。”鲁哀公又问:“怎样才能使人民服从呢?”孔子说:“任用正直的人,斥退奸诈的人,人民就服从;任用奸诈的人,斥退正直的人,人民是不会服从的。”(1)
1702101636
1702101637 季康子怕人偷窃,也来请教孔子。孔子便干脆答道:“那是因为你自己贪得无厌呵;否则就是赏给人家,人家也不稀罕!”(2)
1702101638
1702101639 季康子又想多杀人,说是这样就可以使社会秩序安定。他询问孔子的意见,孔子说:“你执政,难道还需要杀人么?你坚决往好处做,人民就可安居乐业。上边的人好比风,下边的人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会顺风倒的。”(3)
1702101640
1702101641
1702101642
[ 上一页 ]  [ :1.70210159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