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01656e+09
1702101656 由于孔子的态度转趋明朗,他就更不容易在鲁国参加实际政治了。可有一天,冉有退朝回来很晚,孔子便问他:“为什么这样晚?”冉有说:“有事情。”孔子说:“如果有大事,我虽然不在位,我还是应该知道的。”(10)
1702101657
1702101658 关怀政治和热衷功名富贵是两件事,但孔子在往日对这两件事,是不大分得清楚的。孔子往日的奔走,其中未尝不带有功名富贵的念头。十四年的漂泊教育了他,他在这方面多少有些看开了。他这时说:“吃粗菜,喝清水,枕着胳膊睡一觉 ,这就有很大的乐趣。那种不是用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实在和浮云一样呵。”(11)他又说:“如果富贵真是一求就可到手的话,叫我给人赶车我也干;如果强求也未必到手的话,那就不如让我爱做什么做什么了。”(12)
1702101659
1702101660 他爱做什么呢?那就是文化教育工作。
1702101661
1702101662 他往日每每要做第二个周公,做梦也是离不了周公。但这时他这样的梦已很少了。他自己说:“我现在身体这么不济了,我很久没梦见周公了!”其实并不只是身体不济的缘故。
1702101663
1702101664 这时也有人看出孔子不像往日那样积极从事政治活动了,就问他:“你为什么不从政呢?”孔子说:“只要能发生政治影响,这也就是政治呵。难道一定要到衙门里去办事才算从政吗?”(13)基于这种认识,他更把文化教育事业担承了下来。
1702101665
1702101666 (1)见《论语·为政》篇,第十九章。
1702101667
1702101668 (2)见《论语·颜渊》篇,第十八章。
1702101669
1702101670 (3)见《论语·颜渊》篇,第十九章。
1702101671
1702101672 (4)见《论语·季氏》篇,第一章。郑注以为系季桓子时事,误。方观旭《论语偶记》,刘宝楠《论语正义》均谓季氏指康子,兹从之。
1702101673
1702101674 (5)见《论语·先进》篇,第十七章;《孟子·离娄》篇上,第十四章。
1702101675
1702101676 (6)见《论语·雍也》篇,第四章。
1702101677
1702101678 (7)见《礼记·檀弓》下,第五十六章。
1702101679
1702101680 (8)见《论语·先进》篇,第十四章。
1702101681
1702101682 (9)见《论语·颜渊》篇,第九章。是他并非对政治毫不关怀。
1702101683
1702101684 (10)见《论语·子路》篇,第十四章。
1702101685
1702101686 (11)见《论语·述而》篇,第十六章。
1702101687
1702101688 (12)见《论语·述而》篇,第十二章。
1702101689
1702101690 (13)见《论语·为政》篇,第二十一章;据《白虎通》引此文,正是孔子自卫返鲁的时候。
1702101691
1702101692
1702101693
1702101694
1702101695 孔子的故事(全彩美绘本) [:1702100379]
1702101696 孔子的故事(全彩美绘本) 二五 专心从事教育工作
1702101697
1702101698 从三十岁左右就从事教育的孔子,在任何时期也不曾放弃教育活动的孔子,随时想到自己培育的人才出众而感到欣慰的孔子,随时感到自己的主要生活可以拿“学不厌,教不倦”来概括的孔子,现在更意识到教育工作才是自己的本行了。
1702101699
1702101700 由于孔子本人生活和思想上的变化,他对于他的弟子的教育前后期也有所不同。大概在早年所收的弟子是以培养他们从事政治活动为主的,晚年所收的弟子是以培养他们做文化学术工作为主的。
1702101701
1702101702 孔子曾经粗略地把他的弟子按照不同特长分为四类,并各举了几个代表人物,这就是,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治:冉有、子路;口才: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1)——这有点儿像后来大学分系的光景。
1702101703
1702101704 自然,这样分法是不够严格的:德行在孔子看来仍然是政治人才的重要条件;政治也包括军事;口才又包括外交本领;文学也包括比后代更广泛的内容——学术。
1702101705
[ 上一页 ]  [ :1.70210165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