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04276
1702104277
或曰,此章并非讲知识,仍是讲德行,即道德应举一反三,以约控博,才是“一以贯之”,亦通。
1702104278
1702104279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1702104280
1702104281
【译】 孔子在死人亲属旁边吃饭的时候,总吃不饱。
1702104282
1702104283
【注】 《正义》:丧者哀戚,饱食于其侧,是无恻隐之心。
1702104284
1702104285
【记】 真实。
1702104286
1702104287
7.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1702104288
1702104289
【译】 孔子在这一天哭过,便不再唱歌。
1702104290
1702104291
【注】 《朱注》:哭,谓吊哭。一日之内,余哀未忘,自不能歌也。《集释》《四书近指》:哀乐皆情也,圣人中节焉而已,然乐可以骤哀,哀不可以骤乐,故不能歌。
1702104292
1702104293
【记】 两章均描写必须以一定时间内的持久性所展示的真实和诚挚,才是人性情感。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培养人的情感。成人不能也不会像小孩那样才哭又笑,那是动物的情绪反应。只有“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才是真正的人性情感。其中因理知、记忆的渗入,情感变得凝重、细腻而长久。文艺在这方面起了重大作用。这正是文化—心理的塑造。
1702104294
1702104295
7.11 子谓颜渊 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1702104296
1702104297
子路 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1702104298
1702104299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702104300
1702104301
【译】 孔子对颜回说:“用,就干起来;不用,便收藏起来,只有我和你能这样吧。”
1702104302
1702104303
子路说:“你如果率领部队,又和谁在一起呢?”
1702104304
1702104305
孔子说:“凭双手打老虎,凭双脚过大河,死了也不后悔的,我决不和他在一起;一定要是面临任务谨慎恐惧,周密考虑而能干成事情的人。(我才和他在一起。)”
1702104306
1702104307
【注】 《集解》孔(汉孔安国)曰:暴虎,徒搏。冯河,徒涉。
1702104308
1702104309
【记】 问答都很有趣。子路嫉妒孔子盛赞颜回,从而夸耀自己的勇敢,跃然纸上。而孔子又一次挫折他,还是老话:光凭勇敢不行。
1702104310
1702104311
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702104312
1702104313
【译】 孔子说:“如果发财可以追求到的话,就是做个市场的看门人,那我也干。如果并非如此,那还是干我愿意干的事情吧。”
1702104314
1702104315
【注】 《杨注》:执鞭之士,根据《周礼》,有两种人拿着皮鞭,一种是古代天子以及诸侯出入之时,有二至八人拿着皮鞭使行路之人让道。一种是市场的守门人,手执皮鞭来维持秩序。
1702104316
1702104317
【记】 这也就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意思。发财确有极大的偶然性,并非只要努力就能得到。不像读书、做人,只要努力,总可以有所成就。
1702104318
1702104319
7.13 子之所慎:齐,战,疾。
1702104320
1702104321
【译】 孔子所慎重对待的:祭祀,战争,疾病。
1702104322
1702104323
【注】 《朱注》:齐……诚之至与不至,神之飨,皆决于此。战,则众之死生、国之存亡系焉。疾,又吾身之所以死生存亡者,皆不可以不谨也。
1702104324
1702104325
【记】 可见孔老夫子还是很重视自己的身体的。参考《乡党篇》讲究饮食起居,便更清楚。当然这更是对执政者而言,“疾”当指民间的传染疾病。“齐”同“斋”。
[
上一页 ]
[ :1.70210427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