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04676
1702104677
【注】 《朱注》程子曰:不在其位,则不任其事也,若君大夫问而告者则有矣。
1702104678
1702104679
【记】 为什么?一、徒劳无用。二、别嫌免祸。三、参考14.26。
1702104680
1702104681
8.15 子曰:“师挚 之始,关雎 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1702104682
1702104683
【译】 孔子说:“从音乐大师挚开始演奏,到以《关雎篇》合奏结尾,美妙的音乐充满耳朵啊!”
1702104684
1702104685
【注】 《朱注》:师挚,鲁乐师名挚也。乱,乐之卒章也。
1702104686
1702104687
【记】 “乱”字解说颇多,采“最后的合乐”为“乱”说。
1702104688
1702104689
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1702104690
1702104691
【译】 孔子说:“狂妄又不直爽,无知又不老实,无能力又不可信赖,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1702104692
1702104693
【注】 《朱注》:侗,无知貌。愿,谨厚也。悾悾,无能貌。
1702104694
1702104695
【记】 因后者或可补前者之失,二项皆失,不好办了。经验之谈,亦现象分析,今日似仍有效。
1702104696
1702104697
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702104698
1702104699
【译】 孔子说:“学习好像生怕赶不上,又怕丢失了。”
1702104700
1702104701
【注】 《朱注》:言人之为学,既如有所不及矣,而其心犹竦然,惟恐其或失之,警学者当如是也。
1702104702
1702104703
【记】 既急求新知,又恐失旧识,故瞻前顾后。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也。
1702104704
1702104705
8.18 子曰:“巍巍乎,舜禹 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1702104706
1702104707
【译】 孔子说:“崇高啊,舜和禹的得到天下,自己并没去追求。”
1702104708
1702104709
【注】 《朱注》:不与,犹言不相关,言其不以位为乐也。
1702104710
1702104711
《正义》:美舜、禹也。言己不与求天下而得之。《魏志·明帝纪》注引《献帝传》云:仲尼盛称尧、舜巍巍荡荡之功者,以为禅代乃大圣之懿事也。
1702104712
1702104713
【记】 两注不同解。远古氏族首领本应选出,但事实上舜、禹或均夺取权力者。《竹书纪年》所载似可信。儒家为美化氏族民主乃有此言。朱注误。
1702104714
1702104715
8.19 子曰:“大哉尧 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 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1702104716
1702104717
【译】 孔子说:“伟大啊!尧!崇高啊!天!只有尧能仿效!广大啊!老百姓简直不知道如何赞美他!崇高啊,他的成功!光明啊,他的礼制文采!”
1702104718
1702104719
【注】 《朱注》:焕,光明之貌。文章,礼乐法度也。
1702104720
1702104721
【记】 “唯尧则之”一句重要,它实指,尧为中介,沟通天人,且以天为范本而行政,亦“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17.19章)之意。后世天人感应、官制象天、宇宙秩序与社会秩序(政治伦理秩序)的一致,等等,均此之发展发挥。《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是故王者唯天之法,法其时而成。”终于构成此“一个世界(宇宙—社会—人生)”之巨大体系,其源仍出于能上天下地之巫师—君王之传统。禹、汤、文王均大巫,又何况乎尧、舜?因此尧则天,舜恭己,政如北辰,不均巫术之遗痕?南坐而依天文施法术也。人间治道(人道)即是天道,天人因巫术之施作而沟通而合一。“天人合一”,由来久远,应溯源于此。天无言,四时行,百物生,孔门所谓无为而治,即顺天而行,虽荀子亦并未改此。“天”在周公、孔子手里不断解魅其人格神因素而渐与客观(自然)“规律”近,却又不全同,仍保有其“冥冥中主宰”的宗教性在,此即情感—信仰之所归依,固巫风之理性化,亦“极高明而道中庸”之所由来也。
1702104722
1702104723
8.20 舜 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 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 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 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周 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1702104724
1702104725
【译】 舜有五位臣子,而天下太平。周武王说:“我有十位能人。”孔子说:“人才难得,不是这样吗?从尧、舜到这时是最为兴旺的了。十人之中,还有妇女,所以只算九人。得到三分之二的土地仍旧服从殷王朝,周的德行真可说是最高的了。”
[
上一页 ]
[ :1.70210467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