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05960
【译】 曾子说:“君子通过学问、文章来聚会朋友,通过朋友来帮助仁德的成长。”
1702105961
1702105962
【注】 《康注》:人情孤独则懒惰,易观摩则奋厉生。置诸众正友之中,则寡失德;置诸多闻人之中,则不寡陋。故辅仁之功,取友为大。
1702105963
1702105964
【记】 为什么要“以文”才会友?注家又有各种讨论,如“文者,礼乐法度刑政纲纪之文”,“布帛菽粟之文,非古文之文、时文之文,雕虫藻丽之文,会友以收摄身心,此学人第一切务”(《反身录》),仍“壹是以修身为本”。今天则是以学术之“文”(世界一年多少学术会议、多少学术论文!)来会朋友,以切磋琢磨,发言讨论,而所辅者并非“仁”,而是“知”了。
1702105965
1702105966
1702105967
1702105968
1702105970
论语今读(最新增订版+《论语》索引) 子路第十三
1702105971
1702105972
共三十章
1702105973
1702105974
13.1 子路 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1702105975
1702105976
【译】 子路问如何搞政治?孔子说:“自己带头,大家努力。”子路要求多讲一些,孔子说:“不疲倦。”
1702105977
1702105978
【注】 《朱注》:无,古本作“毋”。吴氏曰:勇者喜于有为而不能持久,故以此告之。
1702105979
1702105980
《正义》:政贵身先行之,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是也。劳之者,勤勉民使率教,不用刑趋势迫也。
1702105981
1702105982
《集释》《群经平议》:先之劳之,谓先民而任其劳也。天子亲耕,后亲蚕之类,皆其事矣。
1702105983
1702105984
【记】 “劳之”是自己劳还是百姓劳?有不同解说,译则采两者均劳意。仍是“政者正也”的思路,混伦理、政治于一体也。
1702105985
1702105986
13.2 仲弓 为季氏 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1702105987
1702105988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1702105989
1702105990
【译】 冉雍做了季氏部族总管,问孔子如何办政治?孔子说:“首先注意干部,不计较小过错,提拔优秀人才。”
1702105991
1702105992
冉雍说:“怎样才知道谁是优秀人才而提拔呢?”孔子说:“提拔你所知道的。你不知道的,别人就会舍弃而不提出吗?”
1702105993
1702105994
【注】 《集释》《陆敬舆奏议》:知人之难,圣哲所病。听其言则未保其行,求其行则或遗其才。校劳考则巧伪繁兴,而贞方之人罕观;殉声华则趋竞弥长,而沈退之士莫升。是必素与交亲,备详本末,探其志行,阅其器能,然后守道藏器者可得而知,沽名饰貌者不容其伪。是以前代有乡举里选之法,长吏辟举之制,所以明历试、广旁求、敦行能、息驰骛也。
1702105995
1702105996
【记】 “人才难得”,千古同调,其实不然。只要有好的制度,何愁不出人才。陆宣公提出的是古代制度,现代的经济、政治制度更能使“人尽其才”。苟无完备制度,纯靠“伯乐”识“千里马”和孔子这种办法,则危乎殆矣。惜执政者至今多不悟此。“赦小过”者,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战争时期,人才易出,也不重小德。和平年月则反是,于是贤才大能被扼杀、封禁在所谓“德才兼备”、实则以拘拘小节求全责备的“原则”下而抱恨终身者,多矣。
1702105997
1702105998
13.3 子路 曰:“卫 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1702105999
1702106000
子曰:“必也正名乎!”
1702106001
1702106002
子路 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1702106003
1702106004
子曰:“野哉,由 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702106005
1702106006
【译】 子路说:“卫国国君等您去搞政治,您先做哪件事?”
1702106007
1702106008
孔子说:“那一定是订正各种名分了。”
1702106009
[
上一页 ]
[ :1.702105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