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06460
1702106461
【记】 “被发左衽”是说中国文化灭亡,沦为落后的少数民族的奴隶。这又是一个如何掌握原则性(“经”)与灵活性(“权”)的大问题,大意是说,要从全局看。这是历史主义。但当时(公子纠死时)管仲的功勋未建,业绩未显,又怎能即丢下伦理主义?孟子轻鄙管仲,因当时已无落后民族入主中原的问题,面对的是中原各文明国家争霸,与儒学王道不合。宋明儒则高谈性理,只重伦常,钱穆批评甚为透彻痛快。不知仍倡内圣开外王的现代新儒学于此如何置说。
1702106462
1702106463
14.18 公叔文子 之臣大夫僎 ,与文子 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1702106464
1702106465
【译】 公叔文子的下级官员僎与文子晋升到同等的官职。孔子听到说:“这真可叫作‘文’了。”
1702106466
1702106467
【注】 《朱注》: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
1702106468
1702106469
【记】 自己的下级由自己推荐与自己同时晋升至同等地位,在等级森严的传统社会中(甚至在今日中国)颇不容易,难怪孔子赞美之。嫉贤妒能,古今同病,文子之不愧为“文”,至少是落落大方,文雅得体。但在近现代社会,此乃常规。应依靠制度去改变习俗及心理。
1702106470
1702106471
1702106472
14.19 子言卫灵公 之无道也,康子 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 曰:“仲叔圉 治宾客,祝 治宗庙,王孙贾 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1702106473
1702106474
1702106475
【译】 孔子讲卫灵公的腐败。康子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灭亡?”孔子说:“他有仲叔圉办理外交,祝 管理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像这样,又怎会灭亡?”
1702106476
1702106477
【注】 《集释》《读四书丛说》:夫子平日语此三人皆所不许,而此章之言乃若此,可见圣人不以其所短弃其所长。
1702106478
1702106479
【记】 “无道”一词太广泛,暂译为“腐败”。此谓有贤臣,虽昏君也暂可不败亡,可见人才重要。但总有一天,这些人才被逐被杀;但如有制度保障,便没关系了;制度之重要也。上注有趣,见孔子并不求全责备,总取人之所长,执政者更该如此了。
1702106480
1702106481
14.20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1702106482
1702106483
【译】 孔子说:“大言不惭,做起来就难了。”
1702106484
1702106485
【注】 《集释》《集解》马曰:怍,惭也。
1702106486
1702106487
【记】 好些时髦青年却常如此,不守信,不诚实,自以为真理在握,绝对高明,于是夸夸其谈,文章满纸,却经不起时间推移,实际考验。
1702106488
1702106489
14.21 陈成子 弑简公 。孔子 沐浴而朝,告于哀公 曰:“陈恒 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1702106490
1702106491
孔子 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1702106492
1702106493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 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1702106494
1702106495
【译】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吃素洗澡后去见鲁哀公说:“陈恒杀了国君,请出兵讨伐。”哀公说:“你去告诉那三大家族。”
1702106496
1702106497
孔子退了出来说:“因为我曾经担任过官职,不能不来报告;国君却要我去告诉那三个人。”
1702106498
1702106499
孔子去向三人报告,没得到同意。孔子说:“因为我曾经担任过官职,不能不来报告。”
1702106500
1702106501
【注】 《朱注》胡氏曰:《春秋》之法,弑君之贼,人得而讨之。
1702106502
1702106503
【记】 这就是孔夫子的“迂”劲;因为当个官,依据礼制,“应当”(ought to)过问国事。虽知白说,也要去说。这也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哀公之所以要孔子“告夫三子”,因为实权在他们手里。“沐浴”实古巫仪(沐浴之后才能主持巫仪)之沿承,《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乃传统之礼仪制度。据徐中舒《甲骨文中所见的儒》,儒乃需,即沐浴后主持巫祝仪式者。
1702106504
1702106505
14.22 子路 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1702106506
1702106507
【译】 子路问如何事奉国君?孔子说:“不要欺骗他,可以触犯他。”
1702106508
1702106509
【注】 《朱注》:犯,谓犯颜谏争。
[
上一页 ]
[ :1.702106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