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0723e+09
1702107230
1702107231 【译】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考虑:看,要考虑看清楚了没有。听,要考虑听明白没有。面色,要考虑是否温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忠诚。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有问题,要考虑向人请教没有。生气,要考虑是否引起麻烦。看到能获得什么,要考虑是否合理。”
1702107232
1702107233 【注】  《康注》:视明则无所蔽,听聪则无所壅。色见于面者,忌冷而贵温。貌举身而言忌慢,而贵恭忠,则言精切。而竭尽敬,则事详审而不败。问则疑不蓄,思难则忿必惩,思义则得不苟。九者,盖皆人事之要,日用之常,以此日省,可谓近思。孔子示人检身思虑之法至为详明,为人格中不可少阙者。
1702107234
1702107235 【记】  非常具体的生活规范,这也就是“礼”。“礼”确乎管得太广,也太严,连言语、脸色都管束。难怪现代国人和西方人不喜欢孔子,而倾心于一任自然的道家。然而,连弗洛伊德(Frued)也指出,有规范、有抑制才有文明。中国的文明成熟极早,原因之一即在此巫术礼仪用所谓“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对人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言行举止,加以各种非常具体确定规范的缘故,在残存古记录的汉代《仪礼》中可见一斑。这种种具体的礼制、仪文、标准均早随时代变迁而更易,今人不必谨守传统仪文、规矩、观念(包括孔子教义在内),但由孔子和儒学强调“礼”作为社会群体生存规范这一基本观念,毕竟不可废弃,“虽百世可知也”。 本读尝引康注,似有所垂青者。盖拙意以为康有为乃现代用夷变夏、西体中用之“罪魁祸首”,其“西体”在《大同书》,其“中用”则《孔子改制考》、《春秋笔削微言大义考》、《春秋董氏学》以及各种经注,康希望在中国传统中以转化性的创造,找出一条现代化出路。 尽管康本人造作武断(此朱熹亦不能免,如编造道统而以周敦颐为首等),学术漏洞极多,但毕竟有所而为,与后人曲学阿世,性质迥异。
1702107236
1702107237 16.11 孔子 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1702107238
1702107239 【译】  孔子说:“看见善良,像赶不上似地去追求。看见邪恶,像手碰到沸水那样去避免。我看见这种人了,我听到他们讲话了。隐居起来以保持自己的志向,出来便实施正义而行得通,我是听见这样的话了,却还没看见这样的人啊。”
1702107240
1702107241 【注】  《集释》《皇疏》引颜特进云:好善如所慕,恶恶如所畏,合义之情,可传之理,既见其人,又闻其语也。
1702107242
1702107243 【记】  大概因某具体事件有感而发,“其人”为谁,不可知矣。周行列国,栖栖惶惶,或夫子自道欤?
1702107244
1702107245 16.12 齐景公 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 饿于首阳 之下,民到于今称之。(“诚不以富,亦只以异”其斯之谓与?)
1702107246
1702107247 【译】  齐景公有四千匹马,死的时候,老百姓没人说他好话。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老百姓至今还称赞他。(“实在不是因为他富,只因为他品格卓异”就是这个意思吧?)
1702107248
1702107249 【注】  《朱注》胡氏曰:程子以为第十二篇错简“诚不以富,亦只以异”,当在此章之首。今详文势,似当在此句之上。言人之所称,不在于富,而在于异也。愚谓此说近是,而章首当有“孔子曰”字,盖阙文耳。
1702107250
1702107251 【记】  不知为什么?这章开始没有“孔子说”。名以“德”传、非以“阔”或“位”传。难怪各国企业家以及大官员要纷纷捐钱办学了。除逃税外,扬名便是目的之一。
1702107252
1702107253 16.13 陈亢 问于伯鱼 曰:“子亦有异闻乎?”
1702107254
1702107255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 乎?’对曰:‘未也。’‘不学诗 ,无以言。’鲤 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1702107256
1702107257 陈亢 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 ,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702107258
1702107259 【译】  陈亢问孔鲤说:“你听到什么特别的东西了吗?”
1702107260
1702107261 伯鱼回答:“没有。一次他一个人站在庭院中,我轻步走过庭院。他问我:‘学习《诗经》了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没法讲话。’我下来就学《诗》。有一天,他一个人又站在那里,我走过这庭院。他问:‘学习礼制了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制,站立不起来。’我下来就学礼制,就这两件。”
1702107262
1702107263 陈亢回来后,非常高兴,说:“我问一件事,却知道了三件:知道《诗》,知道礼,还知道君子不特殊对待自己的儿子。”
1702107264
1702107265 【注】  《钱解》:孔子教伯鱼,无异于教他人,故陈亢以为远其子。远谓无私厚,非疏义。古者易子而教,亦非疏其子也。
1702107266
1702107267 【记】  孔学并无秘传,而孔子也不偏私。“远”,即有距离,当然不是指疏远儿子,而是指不特别亲热、亲密,其实父子之间经常如此。《礼记·曲礼上》“君子抱孙不抱子”,古代“父子不同席”、“父不教子”等,则均“昭穆”制(《礼记·祭礼》)祖孙近,父子远,婚姻——继承之远古氏族旧制之遗痕也。
1702107268
1702107269 16.14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1702107270
1702107271 【杨译】
1702107272
1702107273 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她自称为小童;国内的人称她为君夫人,但对外国人便称她为寡小君;外国人称她也为君夫人。
1702107274
1702107275 【注】  《朱注》吴氏曰:凡语中所载如此类者,不知何谓。或古有之,或夫子尝言之,不可考也。
1702107276
1702107277
1702107278
1702107279
[ 上一页 ]  [ :1.7021072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