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07842e+09
1702107842
1702107843 【注】  《集释》《皇疏》:……居肆者,其居常所作物器之处也。言百工由日日居其常业之处,则其业乃成也。致,至也。君子由学以至于道,如工居肆以成事也。
1702107844
1702107845 【记】  各有分工。“君子”而不学,徒然耗费粮食,岂不有愧于百工?其后,多有儒者痛自贬斥,常言愧对劳作之人(民),此亦毛泽东搞下乡劳动以求思想改造,而知识分子大体接受之传统张本。但此章本义恰相反,指与“百工”不同,“君子”应努力完成治国平天下之大业。
1702107846
1702107847 19.8 子夏 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1702107848
1702107849 【译】  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总要掩饰。”
1702107850
1702107851 【注】  《正义》孔曰:文饰其过,不言情实。……不欲改过,故于人之责之也,则为文饰之言以自解说,若为无过者然。
1702107852
1702107853 【记】  “文过饰非”,已成成语。
1702107854
1702107855 19.9 子夏 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1702107856
1702107857 【译】  子夏说:“君子有各种变化:看来很严肃,接近他却温和,听他讲的话准确犀利。”
1702107858
1702107859 【注】  《朱注》:俨然者,貌之庄。温者,色之和。厉者,辞之确。
1702107860
1702107861 【记】  “即之也温”与“其言也厉”适足互补。否则,或将拒人千里,或将被狎昵侮辱。
1702107862
1702107863 19.10 子夏 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1702107864
1702107865 【译】  子夏说:“君子得到老百姓信任后,才去使唤他们。没得到信任,老百姓会认为是伤害自己。得到国君信任后,才去进行劝告。没得到信任,国君会认为是毁谤自己。”
1702107866
1702107867 【注】  《集释》《集解》王曰:厉,犹病也。
1702107868
1702107869 【记】  上句对民,下句对君,强调信任的重要。
1702107870
1702107871 19.11 子夏 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1702107872
1702107873 【译】  子夏说:“大节不能超越界限,小节有点出入是可以的。”
1702107874
1702107875 【注】  《朱注》:大德小德,犹言大节小节。……吴氏曰:此章之言,不能无弊。
1702107876
1702107877 《集释》《反身录》:论人与自处不同,观人当观其大节,大节苟可取,小差在所略;自处则大德固不可逾闲,小德亦岂可出入?一有出入,便是心放,细行不谨,终累大德。
1702107878
1702107879 【记】  所谓“大节”当然是原则性、大问题,有关事业、方向、国家、社会等等重大事务。“小节”是指日常生活、起居交往等等。讲究修养的宋明理学家当然不赞成小节可出入,如上注。这里仍有一个两种道德的问题。其实,社会性公德才算大德,宗教性私德纯属私人事务,可以有不同选择。因之个人信仰、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等均应属“小节”。个人修养或不修养,均无不可,只要不违反公共法规即可。这种现代观念当然与传统体系包括孔孟之道均大不合。孔孟之道今日也只能作为一种宗教性私德来提倡劝导,而不能作为社会的普遍公共法规。因之,何谓大节或小节,固时移世变,大不同于以前了。
1702107880
1702107881 19.12 子游 曰:“子夏 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1702107882
1702107883 子夏 闻之,曰:“噫!言游 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1702107884
1702107885 【译】  子游说:“子夏的学生们,打扫环境、接待客人、进退应付是可以了。但这是细微小事,根本的东西却没有,这怎么行?”
1702107886
1702107887 子夏听到,说:“咳,子游错了!君子的学问,哪一种先教,哪一种后教,好像树木花草,各有种类区别。君子的学问,又怎能这么曲解呢?能从头到尾合在一起的,只有圣人吧。”
1702107888
1702107889 【注】  《集释》《论语述要》:“倦”字当是“教”字意,言孰当先传,孰当后教,一视学者之质所宜受,如草木之有区别培植者,不可一概施。
1702107890
1702107891 【记】  较难解的是最后一句,“有始有卒者”。什么意思?解说甚多。有强调无所谓本末,末即是本,洒扫应对即见本体,阳明学派所谓端茶童子即是圣人,在日常生活、普通行为中即可识本体、见心性、致高明,即一胜解,但此实受佛学禅宗影响故。大多解作教学需循序渐进,先小节,后大事,先实践,后理论,先末务,后本体。或解作因材施教,区别培植(如上注)。子夏传经,影响汉代至巨,乃孔门嫡派传人也。
[ 上一页 ]  [ :1.7021078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