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33511
(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1702133512
1702133513
(4)御:驾驭马车。
1702133514
1702133515
(5)孟孙:指孟懿子。
1702133516
1702133517
【译文】
1702133518
1702133519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1702133520
1702133521
【评析】
1702133522
1702133523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1702133524
1702133525
【原文】
1702133526
1702133527
2·6
1702133528
1702133529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
1702133530
1702133531
【注释】
1702133532
1702133533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
1702133534
1702133535
(2)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
1702133536
1702133537
【译文】
1702133538
1702133539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1702133540
1702133541
【评析】
1702133542
1702133543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
1702133544
1702133545
【原文】
1702133546
1702133547
2·7
1702133548
1702133549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
1702133550
1702133551
【注释】
1702133552
1702133553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1702133554
1702133555
(2)养:音yàng。
1702133556
1702133557
【译文】
1702133558
1702133559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1702133560
[
上一页 ]
[ :1.70213351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