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34304e+09
1702134304
1702134305 3·18
1702134306
1702134307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702134308
1702134309 【译文】
1702134310
1702134311 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1702134312
1702134313 【评析】
1702134314
1702134315 孔子一生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事奉君主,这是他的政治伦理信念。但却受到别人的讥讽,认为他是在向君主谄媚。这表明,当时的君臣关系已经遭到破坏,已经没有多少人再重视君臣之礼了。
1702134316
1702134317 【原文】
1702134318
1702134319 3·19
1702134320
1702134321 定公(1)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702134322
1702134323 【注释】
1702134324
1702134325 (1)定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宋,定是谥号。公元前509~前495年在位。
1702134326
1702134327 【译文】
1702134328
1702134329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1702134330
1702134331 【评析】
1702134332
1702134333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孔子君臣之礼的主要内容。只要做到这一点,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从本章的语言环境来看,孔子还是侧重于对君的要求,强调君应依礼待臣,还不似后来那样:即使君主无礼,臣下也应尽忠,以至于发展到不问是非的愚忠。
1702134334
1702134335 【原文】
1702134336
1702134337 3·20
1702134338
1702134339 子曰:“《关睢》(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702134340
1702134341 【注释】
1702134342
1702134343 (1)《关睢》:睢,音jū。这是《诗经》的第一篇。此篇写一君子“追求”淑女,思念时辗转反侧,寤寐思之的忧思,以及结婚时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的欢乐。
1702134344
1702134345 【译文】
1702134346
1702134347 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1702134348
1702134349 【评析】
1702134350
1702134351 孔子对《关睢》一诗的这个评价,体现了他的“思无邪”的艺术观。《关睢》是写男女爱情、祝贺婚礼的诗,与“思无邪”本不相干,但孔子却从中认识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思想,认为无论哀与乐都不可过分,有其可贵的价值。
1702134352
1702134353 【原文】
[ 上一页 ]  [ :1.70213430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