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35198
1702135199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1702135200
1702135201
【原文】
1702135202
1702135203
5·13
1702135204
1702135205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1),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2)与天道(3),不可得而闻也。”
1702135206
1702135207
【注释】
1702135208
1702135209
(1)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
1702135210
1702135211
(2)性:人性。《阳货篇》第十七中谈到性。
1702135212
1702135213
(3)天道:天命。《论语》书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1702135214
1702135215
【译文】
1702135216
1702135217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1702135218
1702135219
【评析】
1702135220
1702135221
在子贡看来,孔子所讲的礼乐诗书等具体知识是有形的,只靠耳闻就可以学到了,但关于人性与天道的理论,深奥神秘,不是通过耳闻就可以学到的,必须从事内心的体验,才有可能把握得住。
1702135222
1702135223
【原文】
1702135224
1702135225
5·14
1702135226
1702135227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1702135228
1702135229
【译文】
1702135230
1702135231
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1702135232
1702135233
【原文】
1702135234
1702135235
5·15
1702135236
1702135237
子贡问曰:“孔文子(1)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2)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702135238
1702135239
【注释】
1702135240
1702135241
(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1702135242
1702135243
(2)敏:敏捷、勤勉。
1702135244
1702135245
【译文】
1702135246
1702135247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
上一页 ]
[ :1.7021351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