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35828e+09
1702135828
1702135829 子游为武城(1)宰。子曰:“女得人焉尔(2)乎?”曰:“有澹台灭明(3)者,行不由径(4),非公事,未尝至于偃(5)之室也。”
1702135830
1702135831 【注释】
1702135832
1702135833 (1)武城:鲁国的小城邑,在今山东费县境内。
1702135834
1702135835 (2)焉尔乎:此三个字都是语助词。
1702135836
1702135837 (3)澹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武城人,孔子弟子。
1702135838
1702135839 (4)径:小路,引申为邪路。
1702135840
1702135841 (5)偃:言偃,即子游,这是他自称其名。
1702135842
1702135843 【译文】
1702135844
1702135845 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是到了人才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从来不走邪路,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屋子里来。”
1702135846
1702135847 【评析】
1702135848
1702135849 孔子极为重视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他问子游的这段话,反映出他对举贤才的重视。当时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都重视接纳人才,尤其是能够帮助他们治国安邦的有用之才,这是出于政治和国务活动的需要。
1702135850
1702135851 【原文】
1702135852
1702135853 6·15
1702135854
1702135855 子曰:“孟之反(1)不伐(2),奔(3)而殿(4),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1702135856
1702135857 【注释】
1702135858
1702135859 (1)孟之反:名侧,鲁国大夫。
1702135860
1702135861 (2)伐:夸耀。
1702135862
1702135863 (3)奔:败走。
1702135864
1702135865 (4)殿:殿后,在全军最后作掩护。
1702135866
1702135867 【译文】
1702135868
1702135869 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败退的时候,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得不快。’”
1702135870
1702135871 【评析】
1702135872
1702135873 公元前484年,鲁国与齐国打仗。鲁国右翼军败退的时候,孟之反在最后掩护败退的鲁军。对此,孔子给予了高度评价,宣扬他提出的“功不独居,过不推诿”的学说,认为这是人的美德之一。
1702135874
1702135875 【原文】
1702135876
1702135877 6·16
[ 上一页 ]  [ :1.70213582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