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41160
1702141161
【评析】
1702141162
1702141163
“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这个发明对后人影响很大。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1702141164
1702141165
【原文】
1702141166
1702141167
15·25
1702141168
1702141169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1702141170
1702141171
【译文】
1702141172
1702141173
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美的,必须是曾经考验过他的。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
1702141174
1702141175
【原文】
1702141176
1702141177
15·26
1702141178
1702141179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1)也,有马者借人乘之(2),今亡矣夫。”
1702141180
1702141181
【注释】
1702141182
1702141183
(1)阙文:史官记史,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便缺而不记,这叫做阙文。
1702141184
1702141185
(2)有马者借人乘之:有人认为此句系错出,另有一种解释为: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而靠别人训练。本书依从后者。
1702141186
1702141187
【译文】
1702141188
1702141189
孔子说:“我还能够看到史书存疑的地方,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先给别人使用,这种精神,今天没有了罢。”
1702141190
1702141191
【原文】
1702141192
1702141193
15·27
1702141194
1702141195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702141196
1702141197
【译文】
1702141198
1702141199
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1702141200
1702141201
【评析】
1702141202
1702141203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在民间极为流行,甚至成为一些人用以告诫自己的座右铭。的确,这句话包含有智慧的因素,尤其对于那些有志于修养大丈夫人格的人来说,此句话是至关重要的。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应在小事上纠缠不清,而应有开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1702141204
1702141205
【原文】
1702141206
1702141207
15·28
1702141208
1702141209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
上一页 ]
[ :1.7021411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