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44394e+09
1702144394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1702144395
1702144396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1702144397
1702144398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1702144399
1702144400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1702144401
1702144402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1702144403
1702144404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1702144405
1702144406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1702144407
1702144408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1702144409
1702144410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1702144411
1702144412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1702144413
1702144414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1702144415
1702144416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1702144417
1702144418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1702144419
1702144420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1702144421
1702144422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1702144423
1702144424 这里出现的《彖》和《象》都属于《易传》,是“十翼”里的两翼,本来是独立成章的,后来被打散和《易经》的卦爻辞编排在了一起。卜徒父所在的春秋时期,应该还没有《易传》呢。所以,单纯讲蛊卦吉凶的属于《易经》的部分,其实就只有这么几句:
1702144425
1702144426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1702144427
1702144428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1702144429
1702144430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1702144431
1702144432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1702144433
1702144434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1702144435
1702144436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1702144437
1702144438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1702144439
1702144440 在这寥寥几句之中,第一句是蛊卦的卦辞,下边六句话分别是六个爻的爻辞。也就是说,按照前边讲过的演算方法,如果你算出来的蛊卦没有变爻,那么决定吉凶的就是卦辞;如果有变爻,比如第二爻是变爻,那就拿“九二”那句爻辞来判断吉凶。
1702144441
1702144442 好了,现在卜徒父遇到的情况是(如果按朱熹的说法)蛊卦没有变爻,所以要以卦辞来判断吉凶,在今本《易经》里,蛊卦的卦辞就是这句:“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1702144443
[ 上一页 ]  [ :1.702144394e+09 ]  [ 下一页 ]